嬿婉惊讶:”这是为何?“
或许是因为承认自己说谎的缘故,福嫔有些羞色,她放低了声音,道:“妹妹别怪我瞒着你,这也是为了福宁好。”
“这又和公主有什么关系?”
“这是戴嬷嬷说的,宫中人多口杂,人心隔肚皮,公主又是陛下第一个孩子,我自怀孕起就备受陛下和太后关怀,难保有人暗中嫉妒,谋害公主。所以戴嬷嬷便替我禀了陛下,对外说的公主生辰八字比实际晚了一个时辰,以免心怀鬼胎之徒以巫蛊之术诅咒公主。我想着此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便不曾告诉妹妹,望妹妹别怪我。”她抬头看了看嬿婉,眼中有些歉意。
嬿婉笑道:“姐姐也是一片慈母之心,我自然能体会。”她将写福宁公主生辰八字的小笺折了,亲自放入自己贴身携带的荷包中,向福嫔郑重承诺道:“姐姐放心,这事我必定替姐姐办妥。”
“等妹妹从广安寺回来,我必定好好谢妹妹。”
望着福嫔如释重负的模样,嬿婉不由叹息:”姐姐为了公主也是操尽了心啊!“
福嫔满不在乎地笑笑:“哪个做母亲的不是这样?恨不得把心肝脾肺都掏出来给她,一辈子把她护在怀中,就怕她受一点委屈,自己反倒放在末等了。等到妹妹自己生了皇子,做了母亲,才会明白得更深。”
说到生子,嬿婉又伤心起来:“我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有个孩子呢?出了前头那桩事,我的身子怕是还没好全,不能受孕。如今我又要跟着太后去广安寺,回来后是什么样子还不知道呢。”
福嫔忽的想起了一事,屏退了左右,屏退了左右,对嬿婉道:“妹妹,这事妹妹怕是要早做打算。我听戴嬷嬷说起,这事怕是有些玄机呢。”
“还请姐姐指教。”福嫔曾经在孕中受戴嬷嬷教导,如今也长进了不少。听她这么一说,嬿婉也不由自主地重视起来。
“妹妹细想,太后平日里虽说也疼爱妹妹,但总是越不过叶贵人去。前阵子太后不是还要陛下下旨晋叶贵人为恩嫔吗?这回去广安寺反而不要叶贵人跟着去伺候了?况且,叶贵人不甚受宠,跟着太后出宫也没什么,若是太后选了叶贵人随她老人家出宫,怎么看怎么合适。可是太后偏偏留了叶贵人在宫中,选了得宠的妹妹去。这是为何?”
“这……太后想让叶贵人留在宫中?为什么?”
“为什么?自然是为了让叶贵人代替妹妹你伺候陛下!叶贵人是太后的亲侄女,太后最疼爱不过,如今陛下一昧宠着我和妹妹,反倒让叶贵人这位表妹坐了冷板凳,日日只能陪着太后打发时光,太后娘娘怎么忍心呢?我派人去慈宁宫打听了,每回陛下去了慈宁宫陪太后说话,太后必让叶贵人在跟前伺候,还常常劝说陛下宠幸叶贵人。陛下自然没有听从,所以,她只能想法子支走妹妹,趁陛下身边无人,扶持叶贵人上位。”福嫔颇有些物伤其类的意思,“若不是福宁仍在襁褓之中,需要我这个亲娘照顾,怕是我也要跟着太后去广安寺了。”
嬿婉茫然地绞着帕子,原来太后打的是这个主意,平日里口中说着疼爱她们,到头来为了自己的亲侄女却百般设计,全然不顾她们这些人失宠之后日子多么难熬。罢了,到底有个亲疏远近。让她头疼的是,就算她知道了太后的打算也无可奈何,她陪伴太后去广安寺的事已经定下了,不可更改。如今只能盼着回宫之后李桓还能记着她了。
嬿婉咬咬嘴唇,忽的伸手握住了福嫔的手:“姐姐助我!”
福嫔瞬间明白了她的意思,反手握住嬿婉:“妹妹放心,我一定在陛下面前多多提及妹妹陪伴太后听经的功劳,也会劝谏陛下,宫外祈福之行清苦,请陛下早日迎太后回宫享天伦之乐。“
“多谢姐姐。”
“妹妹不必言谢,我这不过是举手之劳。妹妹助我的才是大事。”与嬿婉说开,福嫔也放松不少。她一心所念,唯有膝下幼女。若是旁人得宠,为了稳固君恩,怕是要打压她了,她一旦失宠,福宁的未来又要依靠谁?只有与她交好的嬿婉得宠,只有看着福宁长大的嬿婉得宠,才会与她相互扶持,才能保证福宁未来的出路。
钦天监为太后订下的时辰是十月初七,这日天气还好,晴空朗朗,万里无云,虽然并不如何暖和,但也比之前的寒风凛冽层云卷好上许多。李桓携满宫嫔妃亲送太后与嬿婉至宫门前,再三拜别太后,福嫔也拉着嬿婉的手依依不舍。其他嫔妃却是压抑的喜悦之情,打的无非是和叶贵人一样的主意,嬿婉离宫,李桓身边少了一个位置,她们也就有了机会。淑妃果然为嬿婉准备了嫔位的仪仗,她的车驾跟着太后的凤驾之后,在后头是大队的护卫,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便朝着城外广安寺而去。
比起清泉寺,广安寺建寺成名都要更久远一些,但清泉寺占了皇室寺院的便利,皇族众人烧香拜佛时常来清泉寺,于是权贵高官,平民百姓纷纷效仿,泉涌向清泉寺,因此清泉寺的香火要比广安寺旺盛得多。或许也正是因为少了人声嘈杂,广安寺的环境要清净空幽许多,倒令嬿婉想起她和李桓初遇,也是在一座清幽的古寺之中。
那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女,成日里为自己的前途命运担忧,他是与弟弟和老仆游历京城的商贾之子,身上却不曾有一丝铜臭气,反而文质彬彬,器宇不凡。桃花林中偶遇,尽管知道不可能有结果,但男俊女俏,少女情思,也难免生出几分旖旎心思。时光匆匆过去,如今他是万人之上的皇帝,一句话便可以决定旁人的生死荣辱,她是困囿于重重宫墙的嫔妃,为了君恩绞尽脑汁,每日战战兢兢,侍奉君上。两人之间那点不多的情谊中不知被多少利益**稀释了千万遍。
仔细一想,倒说不出是什么时候好。
广安寺上下早已知道了太后要出宫听经的消息,住持早早命僧侣们打扫修缮好最好的禅房供太后及其侍从居住,皇家侍从们也早就接管了这一片禅房,轻易不许生人接近。嬿婉的屋舍与太后相邻,倒方便了她每日过去晨昏定省。
尽管福嫔早已向嬿婉说明了太后出宫为的是行调虎离山之计,太后这一趟倒像真是出来听经的,一住进广安寺便脱了华服金钗,只以素簪绾发,穿上了素净的僧袍,显然是有备而来。她的面目本就柔和恬淡,换了衣着之后倒真像是个不理俗事,超脱凡尘的方外之人。
相比之下,嬿婉只是准备了几件素净的衣服和首饰,在太后面前不免有些羞愧。即使太后要抬举叶贵人夺她的宠,她对太后的敬畏之心却不曾改变。
太后倒不怎么在意,只是笑道:“你年轻,正是该好好打扮的时候,不必像哀家这个老东西一样穿身僧袍。你愿意陪着哀家出宫,这份孝心哀家已经领了,旁的哀家不强求。”说完又闭上双眼,继续捻着檀木佛珠念经文。
尽管如此,嬿婉还是不安,急忙命芳芷去附近的尼姑庵寻了几件僧袍过来换上。
天竺高僧为太后专门的讲经就安排在她们到广安寺的第二日。嬿婉如宫中一般早起之后便去向太后请安,在太后处用过素斋之后便同太后一道往寺中专门设下的佛堂听天竺大师讲经。
住持细心地备了一道青竹屏风,上面绘着佛祖拈花一笑的图案。屏风正好设在太后和嬿婉与大师中间,以免两位尊贵的内宫女眷被窥探到。
太后却下令:“将屏风撤去吧。”
“这……”住持有些犹豫,“太后娘娘与贵人乃是千金贵体,怎可……”
太后淡淡一笑,神情颇似屏风上的佛陀:“大师乃是得道之人,与大师论这些俗世的规矩,反倒是浅薄了,我尚且能明白,住持大师怎能不悟?”
住持遵命,当即命两位小沙弥将青竹屏风撤去。
嬿婉这才看清对面坐的那人,那是个六七十的男人,听说他的年纪时很难让人相信以他的身体居然可以克服重重险阻从万里之外的天竺到大周京城来求道讲经。但当你看到他的脸,你就相信了。他和所有的古稀之年老人一样,脸上皱纹横生,加上旅途奔波,他的脸还要更粗糙一些,肤色也更深,也就显得更老,和大周所推崇的雪肌玉肤全然相悖。但是他的眼睛却是那样神采奕奕,即使是中午的阳光和世上最璀璨的宝石的光芒也难以与其媲美,令人不由自主地忘记了他的年龄,种族,他更像一个壮年的男人。同时也拥有不可直视的视线,仿佛可以望到人的心底去,好像天神站在云端,俯视人间,令人只想匍匐在他的脚下,祈求他赐你一点世事真谛。
太后亦流露出赞叹之色:“果然是大师!”她坐在蒲团之上,合掌在胸前,手上穿着光滑的檀木佛珠,深深地恭敬地一拜,“今日还请大师赐教。”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