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粒飘飘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隋末大权臣 > 第九百三十五章凉州内外三

第九百三十五章凉州内外三(1 / 1)

并且重步兵的陌刀也同样是个难事,他如今手中的陌刀,包含当初用斩马剑改造的那三千把,也不过是六千来把,更何况,要打造出一支一流的重步兵,光有武器铠甲还是次要的,还得有最健壮勇猛的战士才行。

“我看这样吧,重装步兵陌刀队和甲骑具装重骑兵军队,不要四十九营都编齐,这两个强大的军种,我们七军,只由各军中军营配置。如此一来,七个中军营有重骑兵共两千八百人,重步兵两千八百人。各营减失落的数字,和陛下许可的数字正好相当…。”

这样一改,除中军营依然为四千人外,其余各营却等于每营剩下一千六百人,一千二步兵,四百骑兵。

大家觉得这样改都还不错,不过有人不合意了,重骑兵虎豹营都尉白安和重步兵厚土营的雄阔海两人,差不多同时站起来开口道:“殿下!不成…!”

他们两人别离担负,五营之二及整个凉州军中的两支王牌军队,重步兵营和重骑兵营的都尉,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两支军队,是凉州军整个军中体糸中的王牌军队。

如今副帅和殿下等人商议来商议去,结果却把他们掌握的军队给折分了,这让两人可如何愿意,把军队都给拆分了,军队都没了,他们还到哪当将领去。

“殿下!厚土营和虎豹营,都是我们手中最精锐的王牌军队,这是我们最有战斗力的军队,现在如果把他们的拆分了,那还如何连结战斗力啊?重骑兵和重步兵靠的就是那股锐气和矛盾触犯力,如果将他们都分成了四百人的小队,如何还连结的了战斗力…?”

他们的话中也确实有为战斗力的问题考虑,不过韩世谔却也明白,他们心里更多的是sī心,明白的笑了笑后,方才说道:“你们说的也有事理,行营七军,本帅将自领一军,中军将由本帅亲领,所以本将中军七个营将不再按普通配置,我筹算在七个营中,组建一个重骑军营,人数四千,两个轻骑军营共四千人,一个重步兵陌刀营四千人,一个弓手营两千人,一个弩手营两千人,一个蛇矛步军营两千人,如此,中军七营八千骑兵,一万步兵…。”

这中军的配置那绝对是最豪华型的配置,韩世谔自领中军,固然也要掌握着最精锐的王牌军队。

不过这样一来,最后整个行营的军力,还是达到了十二万七千六百人,跨越了五千六百人。并且这还有元帅府本部的人马没算进去。

待凉州军的大致框架弄好之后,最吸引众将的就是军官的任命了,现凉州军这么一改,那么过去的凉州军也就将成为历史了,他们这些中、高级将领们,也都失业下岗了,能不能在新的行营之中弄到好的位置,这是所有人都关注的。

“诸位,凉州军的新编制出来了,那么过去的编制也将解散,但是仍然以十人为一伙,设伙长,五十人为一队,设队正和队副,另骑兵两团,每团四队二百人,每团设一校尉,及副尉,每营设一总管,一副总管,一司马、一长史,并六曹参军事,每军设一行军总管,一副总管,一司马,一长史,并六曹参军事…。”

“七军之上为凉州总管府,孤为行军元帅,李靖将军为副帅,韩忠为行军司马,盛军为行军长史,下辖黑旗卫统领韩单,对这样的编制,李靖他们都没什么意见,因为在大隋行军制度中,都是以队来基本单位的,各军大军团做战指挥时,都是直接指挥到队的…。”

“殿下果然明悉兵法军制,确实高明…。”

框架搞起来了,接下来的也就容易了,不过是直接按着框架填充就行了,左前军、右前军、左后军、右后军都是由凉州十郡的郡兵所扩充组建,如此一来,左前军的将领为周宏、军旗天狼,右前军将领为朱易、军旗青龙,左后军将领为秦中、军旗飞熊,右后军将领为仲友、军旗白虎,中军为韩世谔亲领,以凉州五营、黑旗卫及外围的突厥骑兵等势力扩编组建,军旗为朱雀,左厢军将领为李靖、军旗玄武,右厢军将领为盛军、军旗飞豹。

在隋朝这个中央王朝对兵权控制的十分严格的时代,韩世谔在凉州可以牢牢的,握有了这样的一支大军,可以说是十分的难得,固然,隋朝已经开始没落,以后贵族大将们,越来越容易掌控戎马。

帅帐中热热闹闹的,一直过了差不多四个多时辰,全军近二十五万人马,几千位低、中、高将领全部到齐,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一个官位都很快的全部放置满了。

相对于凉州军的热热闹闹的讨论着,此时,在凉州千里之外的楼烦县境内,一支由三十万大军组成的队伍,护卫着大隋皇帝的龙驾,离开了汾阳宫,浩浩荡荡前往北方塞外巡视。

由三千军士抬动的人辇上,大隋天子杨广坐在高高的龙台之上,隔着一层薄薄的轻纱,俯视着一眼望不见边际的大军,他那种傲视天下的帝王之心开始迅速膨胀,眼中充满了傲慢和得意。

杨广登基已经整整六年,对权力的掌控也到了人生的顶峰,天下大权已经牢牢掌握在他手中,他完全坐稳了皇位,他开始推行一系列的法令,下令民间铁叉、搭钩、横刀之类都是违禁品,严禁民间执有。

同时又颁布诏书,规定天下民众服色分等级而设,五品以上官员一律穿紫袍,六品以下官员穿绯绿袍,胥吏穿青衣,庶民百姓穿白衣,屠户商人穿黑衣,士卒着黄衣,有违规者杖五十再治罪。

此时,杨广想得更多的却是关陇贵族,经过他近两年的分裂瓦解,关陇贵族已经一片散沙,以元氏和独孤氏为中心,分为两派,敌视对立严重,现在,彻底解决关陇贵族的时机来临了。

想到此处,杨广又想到了手中的一把利刃,于是下旨道:“来人,传韩世谔谨见…!”

······

河套平原的初秋却是另一番景象,一望无际的田地里粟米浅黄,再过一个月便到了收获期,田地两侧,一条条人工挖掘的河渠内水流丰沛,远处可以看见一片片茂密的森林,如一块块绿sè的毯子分布在辽阔肥沃的河套平原上,俨如一颗颗绿sè的明珠。

经过大隋王朝数年开发,荒凉了数百年的河套平原又渐渐恢复了汉朝时的繁荣景象,短短五年间,从关内、关中、河东、陇右陆陆续续迁来了二十万户,一百余万人口,韩世谔从西域、突厥、契丹俘获来的数万处月妇孺,也有近一半安置在河套平原上。

人口激增、河渠挖掘,大片肥沃的土地得到开发,广袤的平原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村庄,新修的县城也一座座拔地而起,原来只有九原、永安、大利三县,现在又增加了乌海、北河、丰安三县,人口和县份主要都分布在平原东面,以西海郡为中心,但边境贸易依然在凉州城,整个河套平原以种植小麦、蜀黍、粟米、桑麻和蒲桃为主,同时家家户户也散养牛羊马驴,使河套平原的富裕超过关内。

这天下午,一队一千人的骑兵沿着驰道从北方疾奔而来,马蹄下翻起滚滚尘土,奔驰的骑兵队中,矗立着数十杆旗幡,以大隋王朝的赤旗为主,同时也有凉州军的战旗,那是红sè大旗上,绣有一只展翅翱翔的朱雀,盘旋于蓝天白云之下。

另外还一杆帅旗,同样也是赤sè大旗上,绣有一个金sè的【韩】字,这是凉王殿下韩世谔的帅旗。

在帅旗之下,韩世谔顶盔贯甲,目光冷厉,他重新执掌凉州军帅印已近四五年,已经牢牢控制住了二十来万凉州军。

韩世谔的目光向远方望去,这里离西海郡只有二十里了,人口逐渐变得密集,在驰道东南方有一个黑黝黝的巨大建筑,叫做堡城,也是凉州特有的建筑,用烧制的大青砖砌成,生铁铸门,高三丈,每座堡城内可容纳数千人,平时是郡兵的驻地,战时则是老弱妇孺的避难所,在人口密集处,方圆十余里就会有一座这样的堡城。

而在前方一里外则是一座驿站,这条长一百二十里的驰道两侧共分布有五座驿站,供往来的商贾休息食宿,前方的驿站叫龙泉驿站,在它身后有一座大村子,就叫龙泉村,是从河东龙泉郡迁移来的四姓二百余户人家。

和中原一样,西海郡这一带的二十余万户移民,也主要以血缘家族为纽带,往往是同一地域的几个家族聚居在一起,形成一座村落,家族中以长老族长来行使家族领导权,几千年来从来如此,这样便使民众有强大的凝聚力。

韩世谔一挥手,骑兵放慢了速度,他随即下令道:“去驿站休息一刻钟…!”

时间已到中午,正是午饭时间,士兵们纷纷加速,向驿站奔去,片刻间,驿站内便热闹非常,士兵们自带有干粮和干肉,驿站主要提供清水和休息场所,驿站后院有一口深井,很快,井边挤满了打水的士兵。

韩世谔却对驿站后面的村落感兴趣,刚才他看见村外打麦场上有村兵在训练,他喝了两口水,吃一点干粮,便在十几名亲兵的护卫下,骑马向打麦场奔去。

打麦场上,二百名龙泉村的村民在列队训练,身着皮甲,后背弓箭,挥动着长矛大声喝喊,由两名军队老兵担任旅帅。

由于凉州紧靠突厥和西域,是大隋王朝最北方的军事重镇,是防御草原胡人的桥头堡,极容易受到草原胡人侵袭,虽然凉州一带的草原人,不是已经被他们给汉化,就是给割了脑袋换赏金,但是韩世谔还是先知先觉的在凉州地区,实行民团保甲法。

也就是凉州军是除了正常的郡兵、府兵之外,另外每户出一丁男,在农闲时集中进行训练,同样按照十人一火、五十人一队、百人一旅、三百人一营、千人一团进行临时编制,和中原的府兵制相似,但有本质上的区别,他们依然是民而不是兵,兵部不备案,军官也不是专职,从民团中指定,每五个村就有一间兵器房,有专人保管,每年都会派人来检查。

尽管是没有补偿的训练,但凉州的民众都十分踊跃参训,谁都明白,一旦草原胡人再次来袭,不能完全指望军队,更多是靠自己保卫家园。

韩世谔并没有上前去打扰民团训练,他立马在一里外远远视察村民们训练,二百名jing壮村民身披皮甲,头戴铁盔,个个勇武有力,两百根长矛一起挥动,矛尖闪烁,喝声如雷,他们在训练大隋士兵的灭虏矛法,矛法简洁实用,非常适合于实战,没有半点花哨。

由两名退伍老兵出任民团旅帅,其中一人在领队练矛,而另一人则骑在马上巡视,手执皮鞭,态度凶狠粗暴,谁敢稍微偷懒,皮鞭就狠狠抽下。

一名亲兵问道:“殿下,要上去看看吗…?”

韩世谔摇了摇头,调转马头,说道:“出发时间要到了,回去吧…!”

十几人调转马头,向驿站奔去,驿站的一千骑兵,也纷纷上马,战马疾驰,向南方的西海郡奔驰而去。

下午,一千多骑兵抵达了西海郡城,这里大约有一万驻军,郡守秦中的家也安在这里。

进了郡城,韩世谔直接来到了郡守府,韩世谔直接翻身下马,台阶前两名军官上前行礼,韩世谔把马缰绳扔给士兵,问道:“他们在这里吗…?”

韩世谔指的他们,便是从雁门郡过来的两名宣旨宦官,他本来在西平郡视察,便是听说有宣旨宦官到来,便赶到中途的西海郡。

军官点点头,应道:“他们中午到达这里,就一直在等候殿下的到来…。”

韩世谔快步走进西海郡的府衙,两名正等得急不可耐的宦官,听说韩世谔过来了,基本奔了出来,连声嚷道:“凉王殿下!你终于来了,可等死咱家了,快接旨吧…!”

“两名公公还请稍候,孤摆上香案接旨…!”

此时,郡守秦中早已经派人摆上香案和软垫,韩世谔带人跪下说道:“儿臣韩世谔恭迎圣旨…!”

(本章完)

最新小说: 狼伺 王安穿越成了太子 大唐:开局娶长乐公主 回到三国当皇上 重生红楼,庶子的我逆袭成大佬 阮清颜傅景枭 抗战:开局十万克隆兵 三国金榜降世,刘备扒我马甲 我的公公叫康熙 太平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