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为它太容易唾手可得,而让人生不起半分兴趣。
对于很多人而言,这些东西很可能是他们一辈子都追逐不到的东西,但,却是他们一生都在追逐的目标。
对于小将离这一类人来说,这些东西随时都唾手可得。
自然,也就重视不起来。
秦正他们接手秦国,为什么处心积虑,精打细算地想要将秦国发展起来?!
自然也是为了他们父辈打下的基业!
为了父辈打下的这片江山浩土!
他们不能让祖辈打下来的基业,就这么毁在他们手上,哪怕秦国迟早有一天,会泯灭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但,绝不能在此时毁在他们手中。
即便秦国此时式微,很可能从此一蹶不振。
但秦正他们也想要努力一把,哪怕最后什么也挽回不了,但他们也要做到问心无愧。
至少,他们曾经努力过!
即使他日东山再起,这些经历也是弥足珍贵。
如果连他们自己都不去守祖辈打下来的基业,那么……这秦国又能由谁替他们来守?!
将希望放在文武百官身上,未免有些太过不切实际。
毕竟,倘若他们这上面经营不好,下面的文武百官又哪里会真心实意的去办事?!
为了长久打算,秦正等人在这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处心积虑的为秦国日后发展谋划一切。
此时的秦国,俨然是他国砧板上的鱼肉。
若他们不反抗,不反击回去,那么这一仗便不再是他们的翻身之战,而是“翻”身之战。
……
几人谈话的间隙,禁卫军那边也已将百姓遣散,遇到不配合的,禁卫军这边则采取先礼后兵的政策。
先是礼待,若蹬鼻子上脸,便直接武力震慑,尽可能做到在言行举止,礼数方面让人挑不出任何错处。
倘若一开始便颐气指使,大开杀戒,亦或者是武力恐吓,那么秦国将来的风评,怕是也不见得会有多好。
毕竟这传言向来都是以讹传讹惯了。
一旦开了个坏头,那么这后面还指不定怎么被人乱传呢!
就好比小将离与烨王等人的声名。
其声名在各国之中广为流传,但也不知怎的,这传着传着,就差把他们传成那种三头六臂,面若罗刹的凶狠人物了。
小将离等人可以肆意妄为,那是因为他们仅是个人,有肆意妄为的资本,可以不去顾虑那么多。
但秦国却不一样。
它所代表的是一国的颜面,一国的言行举止,更代表着一国的态度,如此,自是不能像小将离等人这般肆意妄为。
倘若世人对秦国的风评不好。
加之以讹传讹,这谣传还指不定怎么被人乱传!
更何况一旦起了坏头,将来不仅仅是别国百姓对秦国没什么好印象,很可能连生长在秦国境内的百姓,都会对此唾弃万分!
为了秦国在世人面前能有个好印象,也为了在世人面前能留下更好的感官,有些事情,自然也需要考虑在内。
看着山下的百姓在禁卫军的整合下渐渐散开,小将离的眸光闪了闪,眼眸之中神情变幻莫测。
此次知道消息的人不多。
绝大多数皆为秦正一脉的亲信,其余则为太子那边的人,不过更多的,还是不知情者。
即便他们心中隐隐有所猜测,但绝大多数人都还没料到将有大难临头。
除去知情者外,好些个文武百官都还被蒙在鼓里,对事情一无所知,甚至……这些人在下山时面上都还挂着嬉笑,似乎并不知晓前方正有刀山火海等着他们去闯!
不过这样也好。
之前小将离等人也考虑过,是否要去通知一下这些人,不需要具体通知内容如何,但也要给他们提个醒,让他们有所提防。
但皇帝当时的意思是,不要打草惊蛇。
意思就是不将消息透露给他们,哪怕是一丝一毫也不透露,让他们自己慢慢猜。
别因为他们这边将消息传过去,而让文武百官误将消息泄露,免得到时候再生事端。
按照皇帝的想法来说就是,正好趁此机会考验一下这些文武百官的素质,以及随机应变能力。
随即应变的能力越强,也意味着这些文武百官的可塑造性究竟有多强,若一味刻板不知变通,那秦正他们这边也是有点麻烦的。
毕竟秦国此时需要走上另外一条路,来加速他们的进程,太过迂腐陈旧,并不适合在朝堂上继续待着。
这些人能否应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意味着这些人能否在短时间内更进一步。
此时。
他们手上所拥有的任命书,也仅仅只是虚衔而已。
拿到了任命书,却不代表他们就能在这个位置上坐的稳稳当当,也不代表他们就能坐稳这个位置。
因为……
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调整。
即便他们出任相应的官位,可一旦他们不适合这个位置,便会被立即调拨到另外的位置上任职。
每个人的能力不同。
自然也有各人所擅长的职位,不能将一个完全不适合的人放在那个位子上,让其强行肩负重责。
这是对秦国的不负责,也是对那位百官的不负责!
没有看出对方的长处,避开对方的短处,是上位者的失职。
自然而然的。
这些文武百官此时所拥有的职位,其实也仅仅只是虚衔而已。
他们能走到哪一步,还要看他们接下来这段时间会做出怎样的事情来,如何争取。
不是说此时出任丞相,就能一直在丞相这个位置上坐的稳稳当当。
文臣的职位很容易发生变动,也极容易调整。
毕竟文臣的位置空缺很多,想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也并不会有多束手束脚。
文官不同于武将这边,需要进行交接权力。
文臣虽肩负重担,却没有太多的时间,因为一开始时,秦正等人并不会将权力立即下放。
而是会日渐积累,慢慢放权。
一开始便随意放权,很可能会因为相应位置上的人做出的错误决断,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层出不穷。
秦正他们并不想要成为,被后世当成反面教材的案例,自然也会慎重考虑。
文臣不像武将,拥有实权,拥有兵马。
所以变动起来也是相当容易,不过武将的调动麻烦不说,且问题也往往出现在兵马交接上。
矛盾冲突也集中在这一点。
单看小将离与其余武将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可窥见这方面的问题所在。
文臣这边只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并不会影响大局,可武将这边作出调整若是不合时宜,便随时都有可能引发暴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