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儿给了一个红薯给女孩儿,又转身往里走,温母看不到里面的情景,只能听到男孩说道:“阿姨,我给您剥红薯吃。”
女孩一边吃红薯一边问:“莫恒安你作业写完没?”
小莫恒安不好意思地抓了抓头:“等下回去就写!”
小杨越怜瞪了他一眼:“不是说好要和我上同一所高中的吗?你再偷懒,可就赶不上我了。”
接着是一个苍白却温柔的女声:“恒安也很聪明呀,一定能跟上小怜。”
应该是杨越怜的母亲。
小莫恒安:“对啊,你看阿姨都这么说了。”
“哼,你就得意吧。”
温母听着屋里传来的欢笑声,怔怔地望着温父:“我不敢去。”
温父用力地握住她,张了张嘴:“那就等一等再去吧。”
两口子这一生不争不抢,找到亲生女儿的这一刻,竟然有些害怕退缩了。好像他们破坏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一般。
一直待到了天黑小莫恒安才依依不舍地回家,小杨越怜送他出了村口,一转头看见一对夫妻望着自己。
天色略呈暗蓝色,晚霞的光刚刚散去,还有带着微微的红紫霞光。农村关门早,四周悄无声息,只偶尔听到几声狗吠。
那对夫妻一看就不是这里的人,男人穿着白衬衣,女人穿着裙子,现在看来是最普通不过的打扮,可在那个时候,却是华丽典雅。
反观她自己,穿着灰扑扑的衣服,洗得发白了,除了干净这一优点外,再也找不出其它的东西了。
透过屋头的光亮,温母一眼不眨地盯着小杨越怜,十五岁的年纪,眼睛鼻子都已经张开了,模样很青涩,就连那头柔软的直发都像极了她和温父,她轻声地问:“你是……杨越怜?”她问得很小心翼翼,细听声音里还有一丝颤抖。
小杨越怜眼里有些警惕:“嗯,我是。”
“我……”温父笑了笑,一边说着一边上前一步,小杨越怜下意识地后退一步,礼貌地问道:“叔叔阿姨你们有什么事儿?”
温父看出了她的害怕,停下脚步,呼了一口气,张张干涩的唇,道:“我……我是你的爸爸。”
“爸爸?”小杨越怜皱了一下眉头,然后摇了摇头,“我没爸爸,他在我很小的时候出车祸,他死了。”她十分冷静地说出这番话,好像是很稀疏平常了。
温母突地就红了眼眶,她吸了吸鼻子,温柔地解释道:“我们是你的亲生父母,他是你爸爸,我是你妈妈。”
两人将以前发生的事儿全数说了出来,那时候,他们也不管她能不能接受,能不能听懂,只想带这个离开他们十五年的女儿回家,给她爱,给她温暖。
他们身怀内疚和不安,同时又想迫切地想要补偿她。却忘了,她还那么小,甚至是难以接受这巨大的变化。
小杨越怜听完,神色复杂,不可置信,多种情绪在心头交织。在这一刻,她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的家不是她的家,那个在车祸时将她护在身下的母亲也不是自己的母亲。
这两个人的出现,改变了她的一切。
“那……那个女孩儿呢?”小杨越怜问,如果她回去,那个女孩就要回到她原本的世界,这个世界……可不太美好啊。
温母握着她的手,对那个女儿,她肯定也是不舍的,于是她说:“她生病了,我们会一直照顾她的,等她好了,她想跟着亲生父母想跟着我们都可以,或是由你来决定……应该怎么办?”她到底是在意亲生女儿一点儿,所以才会把最后一句话问出来。
小杨越怜想了想,道:“医生说我妈也没多少时间了。”她口中还是叫的妈妈,“等她离开了我再回家吧,反正十五年都过去了,也不差这几年。”
当她说完这句话,两人神情略有些惊异,似乎没想到这话是从一个十五岁女孩儿口中说出来的。可两人转念又一想,她到底经历了什么,才有这样成熟克制却感恩的心态?
“还有……”她抿了抿嘴,低声道,“这件事儿就别和那个女孩儿和我妈说了,就当你们是爱她的亲生父母,我是她唯一的宝贝女儿。我想让她们在有生之年,开开心心地活着。”
她太懂事了,和那个女孩相比,这些年来,她已经被温家人宠坏了,骄纵又傲慢。
温母心里内疚不已,用力地抓着杨越怜的手,手指有一丝颤抖:“那……那你缺什么跟妈妈说,需不需换个房子?你看这里……还有衣服鞋子呢?需不需要妈妈,吃的穿的……”
她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杨越怜打断了:“不用了,我什么都不需要,现在这样也挺好的。你们不用刻意地去改变我原本的生活,这会让我很不习惯,等我……回去了,你们再把我改变成你们想要的样子吧。至少在这里……我还不是你的女儿,我不想去改变什么。”
她说完想了想,“对了,这几年你们别联系我了,我就当你们没有来过,到时候我会主动联系你们的。”
现在的她只是一户贫穷家的女儿,过年没有漂亮的新衣服穿,住不了大房子,吃不了大鱼大肉。她的生活,一贫如洗。可她身边的人,都很爱她。
那个时候的杨越怜,心思还很单纯。
温母一听她这么说,有些着急:“那我们想你该怎么办?”
杨越怜说:“偷偷过来吧,别出现在我的生活里。”
话有些不近人情,是后来温母才懂这番话里真正的含义。她留在这里,只是想报答这些来的养育之恩。如果温家人出现得太频繁,会让她有一点点地想要退缩。
温母走的时候靠在温父怀里哭得不能自已:“太苦了,我不晓得这些年她是怎么生活下去的。”
直到现在,两人想起这件事儿还是很难受,温母红了眼眶,看着晏修说:“那孩子接受了骨髓移植,可没到一年病情恶化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