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澜湖,古称“南浦”,又名南湖、长湖,位于湖北省鄂州市城区东南。因湖之南侧曾建过一座“洋澜寺”,故得名“洋澜湖”。
旧时,洋澜湖水域辽阔,我数千亩。原为三国时吴王武昌宫御花园的一部分。南朝才子江淹曾在《别赋》中写道:“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宋祝穆《方舆胜览》记载:“南湖旧名南浦,江淹别赋‘送君南浦’即此。”五百多年以前,南湖烟柳如画,碧荷接天,菱花吐艳。
一闰面目清癯、神情潇洒的诗人曾驻足湖岸,面对溶溶花日,兴致勃勃地吟诵:“湖山新雨洗炎埃,万朵青莲镜里开,日暮菱歌动南浦,女郎双桨荡舟来”。此诗把南湖描画得生机盎然,仿佛茶香扑鼻,沁入心脾。
这位诗人便是元末避乱于鄂州的丁鹤年。他生于元朝元统3年(公元1335年),回族后裔,早年随父官武昌(即今鄂州),亦自称为“武昌人”。史载其“秉姿卓迥,赋性冲洁”。因其事父母甚孝,故世有“丁孝子”之称。元末战乱频繁,丁鹤年避之浙江之四明山,后归老鄂州南湖。
晚年学佛,卜居洋澜湖畔,明永乐24年(公元1424年),卒葬于西山寒溪寺后。他曾在《南湖度夏》中欣悦地写道:“南浦幽栖地,当门罨画开。青山入云去,白雨渡湖来。石润生龙气,川光媚蚌胎。
芙蕖三百顷,何处著炎埃”?这首诗意境优美,诗情画意十分浓郁,有如一曲轻松如流云流水船的咏吧调。然而,诗人丁鹤年笔下的南湖,还不过只是夏天的景象。
到了金秋八月,假如你乘月泛舟,南湖烟景迷离,月光水色交融,却又是另一种绰约风姿,更加引人入胜:南湖秋水接樊川,夜月苍凉上钓船。
月色入湖天在水,湖心奁月水如天。
倒悬素影开明镜,直吐元珠净暝烟。蟾兔正当三五满,清辉真与水同妍。
清人王渭鼎写的这首诗,题为《南湖印月》。原来,在明代人们已将“南湖印月”(亦作“南湖映月”)列为鄂州八景之一。
《方舆胜览》载:“南湖旧名南浦,江淹别赋,送君南浦”即此。
春天垂柳指堤,岸草青青,白鹭点点,掠过锦缎一般的湖面,荡起一圈圈柔蓝色的涟漪。远处水天一色,下网的渔舟在空明中草药移动,仿佛一帧旷远而宁静的写意画。
清诗人万虞恺写道:“散步湖天晚,悠然生远心。望随江树尽,怀逐海云深。游鱼漾春水,归鸟喧暮林。芒景依依入,徘徊正可吟。”到了冬天,山影的轮廓分外清晰,洋澜湖更显出“天然去雕饰”的特色。片片洁白的雪花洋洋洒洒地飘落湖面,却又悄无声息地溶入水中。
一队队乌鸦在空中盘旋,转眼间又消失在无垠的雪幕深处。当莲花山变成一座银白的玉雕时,湖畔的幽林小径,便增多的踏雪寻梅的游人。
南门塔坐落在洋澜湖之北,在南浦路南端东侧,面对市工人文化宫金碧辉煌的门楼。其正名为“文星塔”,或“文峰塔”。此塔原为明嘉靖年间武昌知县谌谦与教谕朱瓒筑建,后废圯。清康熙7年(公元1668年)知县熊登易地重修。相传此塔建成之后,武昌文风炽盛一时。清孟振祖有文记其壮观:“势插层云,锐摩天际。若虹桥渡汉,云路可通;若长鲸吸雾,不云而起。登斯塔者,联八座之星辰,依阊阖之日月”。
在后世,它已有450余年的历史,也是鄂州留存的唯一古塔。
一谓松涛如曲。凤凰台松林千亩,蓊蓊郁郁。山高风自凉,林中穿行,耳边自觉松涛阵阵,有时如古韵琴声,有时如小溪潺潺,有时如旷野放歌,有时如浊浪排空,四时不同。
二谓松林如毡。井台山松林之下厚积松针,如毯似毡。于其上或坐或卧或立或行,情趣顿生,自得天人合一,融入自然之奇妙。
三谓杏花如血,凤凰台有杏林500余亩,花盛之时,远望如阳春之白雪,凤凰台则沁人新脾,花海中蜂蝶共舞,自是一番陶然之趣。
四谓登高眺远。凤凰台古有观景台五处,立于其上,极目四望,激情豪迈。或可观千山万壑,层峦叠嶂;或可观万顷田畴,袅袅炊烟;或可观险崖绝壁,流水平湖;或可观满目苍绿,山花烂漫。
五谓长城古韵,凤凰台存原始古长城,蜿蜒逶迤。抚今追昔,顿感历史之苍凉悲壮,可闻金戈铁马之余音。
洋澜湖不公有着烟波浩渺、四时变幻不同的迷人景色,湖中还盛产菱、藕、鲋(鲫)鱼,其风味尤美。宋《太平御览》中记述:“武昌长湖通江夏,有水,冬则涸,于时靡所产。陶太尉立塘以遏水如此,常自竭,因取琅琊隔湖鱼菱以着湖内。菱甚甘美,异於他处所产,鲋鱼乃长3尺。”
洋澜湖北岸,旧时还有一座凤凰台,台上银杏参天,史载台为孙权所筑,黄龙元年,有凤凰栖止其上。孙权曾与周瑜、鲁肃在这里确定建都大计。台上还有一座“古凤鸣寺”,相传鲁肃曾书额刻石于其上。千百年来,每当春晨秋夕,轻烟薄雾缭绕于古寺银杏之间,故有“凤台烟树”之称,亦被收入“鄂城八景”。
凤凰台四季景致各有不同,春时山花烂漫,杏花弥香;夏时清风和煦,爽利畅怀;秋时万山红遍,层林浸染;冬时白雪皑皑,踏雪寻梅。
四季所见所闻所感迥然不同,又各有其妙。山缆车将井台山与大峡谷连为一体,大峡谷峡险幽深,井台山高耸连云,有联赞曰“探险谷感受神秘清幽,登高峰尽览千山万壑”,游后,自觉联语之佳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