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动荡变化的时局,错综复杂的矛盾,激切昂扬的人生取向,奔放自在的生存状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精神世界。
形形色色的各路人马,登上历史舞台,表演着精彩的人生。例如兵家人物孙膑、吴起,改革家李悝、申不害、商鞅,纵横家苏秦、张仪等等,更不用说那星光灿烂的思想巨擘孟子、庄子、韩非子等等等等。
这是一个多么丰富多彩的时期,蕴藏着无比丰富的人生事迹和精神财富,常常令人心动不已,魂牵梦系!
战国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四、五十年间,魏国由于魏文侯的招贤纳士,所以称雄诸侯,魏国开疆拓土,北灭中山,西击秦国,又向南方的韩国和北方的赵国夺取领土。
它的做法引起了各国的警惕和不满,最终齐威王决定进行干预,在兵家大师孙膑的谋划下,以声东击西、奇正结合的策略,先后在桂陵、马陵击败魏军,魏国的扩张策略彻底失败。
而就在此时,秦孝公重用卫人商鞅,进行了最为彻底的变革。商鞅实行平均地权、军政结合、奖励耕战的政策,从而使秦国迅速在经济上和军事上崛起。商鞅又通过诱骗,将魏国将军好朋友公子卬擒获,从西边配合着齐国,给魏国以沉重打击。
魏国的沉沦给各路诸侯带来了机会,秦国获利最大,它乘机收复了黄河以西的领土,将兵锋推进到函谷关(在今河南省灵宝市)和黄河一线,从地利上占据进可攻、退可守的地势。
这时已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秦国是当时的“超级大国”。
秦孝公之后,儿子嬴驷即位,是为秦惠文君,东方诸侯是魏襄王、齐宣王、赵肃侯、楚怀王、燕易侯等等。七雄之中最先称王的是魏国和齐国,他们两家商量好后,一起称王。称王就意味着与周天子平起平坐,秦惠文君起初还慎着,后来也称王了。
东方的诸侯,齐国、楚国算是强国,它们本来也有机会称霸天下,但都因本国的保守势力,推行不了彻底改革,时机丧失掉了。
赵国在后来的赵武灵王时期推行胡服骑射,向北扩张,从北方戎族那里争取到了土地,一度国力大增,但后来,败家子赵括指挥长平之战失利,把家底败光了,那时已经是战国晚期了。
剩下的燕、韩等三流国家,均不具备争霸实力,但有短暂的辉煌,其中燕昭王招贤纳士,报复齐国的入侵,还是大大削弱了齐国的实力,这其实也正便宜了秦国。
《合纵连横》这部历史,正是从战国中期写起,天下开始风云动荡,各路诸侯都野心勃勃,各个阶层的人纷纷摩拳擦掌,想在这个舞台上一展身手。
其中最为瞩目的还是鬼谷子的合纵连横之术。合纵如果成功,东方诸侯可以联合自保,等待新的历史机遇;连横则将相反,它一旦拆解掉东方诸侯的联合关系,则秦国就稳居“超级强国”的地位。
鬼谷子先期收了庞涓和孙膑两个徒弟,他们大打一场,搅乱了时局。后期所收的两个徒弟苏秦和张仪,也一纵一横,上演了纵横捭阖、惊心动魄的大相争,牵动着历史的走向。
当然,我们这里写的毕竟是。班固说了,者,街谈巷议,道听途说,大家不必太计较。我国的历史,原来大多是故事书,比如以《史记》为代表的《二十四史》,现在则都是“教科书”。
我所做的是讲好故事,述说人生的悲欢离合、恩怨情仇、儿女私情。传一段奇事,消磨一下诸位看官的无聊时光而已。
至于能不能在其中看到计谋、辩才、攻略、风情,都在各自的选择了。
我也是如此。故事讲起来,发展脉络就非我个人能够完全掌控的了。
就像柏拉图所说,最高明的演唱《荷马史诗》的方式,不是演唱者唱《荷马史诗》,而是《荷马史诗》通过演唱者之口,显露出它的真容。
说得好害怕啊!呵呵……,还是讲故事要紧,不管那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