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丫鬟就领着抱着裹在襁褓中的满娘的张妈妈前来,田青云先让门口的丫鬟将门帘拉上,张妈妈才小心的将盖在襁褓上的小毯子拿下,露出满娘红扑扑的小脸,众位夫人太太都起身去看,只见绣着红色喜纹的襁褓中的孩子小脸胖乎乎的,皮肤白皙红润,不似有些在满月时还皱着小脸的孩子,她如今醒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黑碌碌的眼珠子转着左右瞧人,显得十分无辜可怜,夫人太太们见了都不由生出怜爱之心。
赵夫人先笑道:“果然是个聪明的好孩子,我瞧着将来比三娘还要标致几分。
”
恒昌记东家的夫人王氏也道:“我瞧着也是,看她眼睛就知道将来肯定是个机灵的孩子”
其他几位太太也赞同道:“父母都是聪明人,孩子自然不会笨了,不过满月的孩子少有长得这样好的”
杜老太太,田青云忙谦虚道:“小孩子家家的,哪儿看得出来,不过比寻常孩子平整些罢了”
独许氏在一旁脸上挂着假笑,捏紧了手里的绣着罗萤的圆扇竹柄。
看过一圈后,田青云就让人把满娘抱回去,赵夫人王夫人都道“既然三娘还在月子里,咱们过段时间在来看她。
”
大家又坐了一会,丫鬟来通知宴席开席,都去赴宴不提。
满娘被抱回去以后,三娘忙道:“抱给我吧。
”
她小心接过女儿抱好,听张妈妈说几位夫人太太都称赞满娘机灵可爱,将来必定是个漂亮姑娘
笑道:“好了,咱们听听罢了”
又问道“怎么突然要抱孩子去看了”
张妈妈答道:“可能是哪位太太想看看咱们姑娘吧”
三娘见满娘开始打小哈欠了,轻轻地在襁褓上拍拍,哄她睡熟了,才将孩子放回到床边的小床上,道:“我这边也没什么事了,你去看看外面可有什么要忙的,一办喜事才觉得人手不够。
”
张妈妈自去帮忙。
却说前院开席后,果然鱼肉丰盛,整只的鸡鸭,大碗的肉菜,果蔬也鲜脆欲滴,上河村的男女老少都吃的满嘴抹油,其中有见识的人道:“这是田老爷家福升楼的手艺,这一桌在酒楼至少得三四两银子了!”
这话说得大家都目瞪口呆,要知道如今猪肉才四十文一斤,米价一石也只要六七百文,虽说如今风调雨顺,但一户七八口人的人家一个月天天吃干饭,顿顿有荤腥也吃不了三四两银子。
上河村的男女老少更是卖力吃了起来,,一个五六岁大的流着鼻涕的小孩吃得直打嗝了,吵着要口渴要果子,他娘用力拍了他的后背一下,从桌上盛了一勺汤让他喝下,就不肯再给,道:“还不快吃肉,吃撑了就吃慢点!吃完这顿这个月家里就不割肉吃了!”
小孩听到娘的话后只好继续往自己已经撑的圆鼓鼓的肚子里塞肉进去,慢腾腾的好似不是吃平时最爱的肉。
下河村村民都围坐在摆放在院子西边里的几桌酒席。
而在前院的正房大厅里则摆着几桌菜肴更加精细的酒席,旁边端坐着的都是穿着绸衣长衫的满脸福气的客人,有恒昌记的张东家,天香阁的马掌柜等人,都是双河镇有头有脸的生意人,还有下河村附近的几个大小地主,分坐三桌,田高升端着酒杯在主席向众人敬酒,黄二郎和杜家兄弟在附近招呼客人,午时开宴,申时才散。
下河村的村民早都离去了,田高升送完最后一位客人,又吩咐管家来顺带人将前院收拾妥当,杜家兄弟也已经接了母亲妻子赶回王家湾了。
田青云早命人熬了解酒汤,先给丈夫和弟弟一人灌了一碗,道:“累了一天,剩下的事不用着急,爹带着喜哥儿玉哥儿在东院歇下了,你也早点回房休息吧。
”
田高升谢过姐姐,道:“辛苦姐夫喝了不少,姐姐也忙了一天,先去歇息吧,我去看看三娘和妞妞,马上就回房。
”
各自分开回房。
杜三娘正照看着睡了一下午后醒来吃奶的满娘时,抬头见到田高升带着一身酒气进来,不由脸色一红,嗔道:“进来也不说一声,一身酒气,熏到妞妞了!”
田高升见到正在喂奶的妻子,不由一呆,
听到三娘的嗔怪也不在意,只在一旁坐下笑道:“月娘越□□亮了,”
“你这人喝醉了就发酒疯,忙了一天了,还不洗漱休息了!”杜三娘脸色更红,将衣襟掩好,将满娘斜着抱好,防止她刚吃饱吐奶。
三娘又问了今天宴席如何,客人招呼的怎样,田高升一一答了。
三娘吩咐丫鬟将洗漱用品准备好,催促在一旁一直盯着她看的田高升回房休息。
田高升又看了满娘一眼,才起身出去道:“一日未见月娘,月娘还是这么无情。
”
杜三娘在后面又嗔了他一眼。
第二天早上田高升辰时方起,洗漱后先去东厢房看了妻子女儿,又去东院,果然姐姐姐夫已经到了,正和田秀才说话。
田高升进屋后先向父亲问安,然后朝姐姐姐夫笑道:“姐姐也不等我,姐夫昨天喝了不少,也不让姐夫多歇歇。
”
田青云道:“自己懒散还来怪我,你姐夫可不会睡到日上三竿才起!”
田高升田青云乃是龙凤双胎,姐弟俩感情虽好,无事时却常互相拌嘴。
黄二郎在一旁笑眯眯道:“升弟,你姐夫家有贤妻,自然不能睡到日上三竿。
”
田高升与黄二郎乃是旧相识,如今又是亲戚,说话也自来随意。
站在一旁的喜哥儿已禁不住笑了起来,玉哥儿看看爹爹。
又看看哥哥,也跟着笑了起来。
田秀才瞪了他们一眼,道:“人齐开饭吧”。
堂屋正中一张黄木八仙桌,众人分坐后,每人面前不过四样小菜,配上一笼蟹黄汤包,翡翠烧麦,蒸饺等,田高升和黄二郎面前还有一碗白粥,若是宿醉未消,可以用些白粥。
喜哥儿素来喜欢吃蟹黄汤包,不过小孩子怕伤到肠胃,每次都只有两只,玉哥儿对汤包还好,却最喜欢烧麦,也不能多食,所以这对小兄弟常常背着大人偷偷互换点心。
早饭吃到一半,田高升就看到喜哥儿玉哥儿又偷偷摸摸交换点心,不由暗暗摇摇头。
这两个小家伙还以为自己每次都成功的背着大人了,熟不知父母早都发现了,所以他家的汤包烧麦比外面的一直小一半,这两个小家伙还以为这样的才是正宗的。
早饭后,田青云和黄二郎就带着人乘船离开了,黄家住在离双河镇不远的乐平,江南河湖众多,乘船比坐车要省一半的时间。
田高升和父亲交谈几句,就由着田秀才带着两个孩子去东院读书,田秀才虽然只是个老童生,但读了一辈子的书,给孙子启蒙还是够的。
田高升先督促下人将昨天晚上剩下的事做完,又去查看礼单,好对以后需要还礼的地方心理有数。
田高升在书房整理账册时,突然听到外面来顺的声音,原来昨天在正房守门的小丫鬟小菊有事禀告。
田高升坐在书桌后面,脸色微沉,刚才是田青云吩咐小菊告诉田高升昨天许氏在田家讽刺杜老太太,又起哄抱满娘出来看的事情。
田青云本想直接跟田高升说,但昨天太晚,今天又不好当着黄二郎的面说。
事情虽然不大,但林秀才夫妇不是第一针对田杜两家了。
田高升和林秀才原是同窗,当年杜三娘的父亲杜洪生十岁才开始读书,十五岁考上童生,不到二十岁就成了秀才,不过他家境贫寒,刚考上秀才不久父母就去世了,杜洪生要守孝六年,不能科举,可此时他已经娶妻,还有了两个儿子,为了糊口就在家开了个启蒙班,田高升和林秀才就在这里读了两年书。
读书前田高升就被那童生父亲教过两本蒙学书,而林秀才家虽然不算穷,但家中并无人识字,所以林秀才人虽不笨,读书进度却比不上田高升。
若是这样还罢了,偏偏田高升从小就是个霸道性子,颇为顽劣,林秀才又是个心比针眼还小的人,两人从蒙学见面就不对付,田家虽然算是大户人家,却并没有欺男霸女的作风,田高升人虽顽劣,但生性大方,蒙学其他孩童都听他的,所以十次有九次是林秀才吃亏。
不过两人真正结怨却是因为三娘。
当初田高升不愿继续读书而出去闯荡,二十好几的人还没成家,和他同岁的姐姐都嫁给黄二郎有了两个儿子,这可急坏了他老娘陈桂花。
最后陈桂花在田高升回家过年时给他下了最后通牒,好不容易逼的儿子同意成婚,又找了当年张快嘴张媒婆的徒弟如今有名的陈媒婆来给儿子找媳妇。
陈媒婆问田高升:“少爷想要个什么样的媳妇,喜欢胖的还是瘦的,模样喜欢什么样的,读书识字的,还是针线女工好的,少爷,太太说说要求,不是我陈媒婆吹,这整个双河镇就没我不知道的姑娘!”
而正是姻缘凑巧,风筝牵线,被母亲逼婚的田高升在河边散步时捡到了一个断了线的蝴蝶风筝,因此见到了带着丫鬟去找风筝的杜三娘。
田高升见到一身青色素绒绣花袄,只戴一只雕金玉兰玉钗,素面朝天,皮肤如雪两腮微微泛红的姑娘朝他走来时,只看着她就不由呆立在河边,杜三娘的丫鬟小萍问他要风筝也没听到,田高升还了风筝后就偷偷跟着杜三娘回家,才知道她是启蒙先生的女儿。
他认清姑娘家门后就迫不及待的告诉母亲他要娶杜先生的女儿。
而此时杜先生已经中了举人,林秀才在苦读十年后也终于中了秀才,他不愿娶个农家女子,所以在听闻启蒙先生杜举人家中有一女年方二八,才貌双全后,便动了心思求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