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林家入京
当初奉诏入京,盛玉萱走的匆忙,也只大致安排了个妥当。
如今他们在京城住下,可是小南村那边,她却不能完全丢手不管了,还要找时间回去一趟,细细安排妥帖了才放心。
即便是日后住在京城,她每年也要回去一两趟看看才好。
而且以后冰肌坊分店越开越多,她偶尔也要去各地巡店的。
马车虽好,但是走的太慢了,路上耽误工夫。
若是她学会骑马的话,就能省不少事了。
思索间,盛玉萱拆开了第二封信。
第二封信是钱里正写来的,说的是之前盛玉萱去信,询问林婶子和桃花婶是否愿意到京城来,帮她打理京城这边的花田和作坊。
接到盛玉萱的信后,两家人便聚在一起商议了。
林家受盛玉萱的恩惠,日子过的红红火火,从前吃不饱穿不暖,衣服补丁摞补丁的日子仿佛恍如隔世。
如今家里饭桌上隔两天就能见到肉菜,大人孩子也都红光满面的,脸上身上都有肉,不像以前面黄肌瘦,一脸菜色。
林家甚至攒了钱送大壮去识字,想着日后若是能像盛震那样中个秀才,甚至科举做官自然是好,若是没有念书的天分,读几年能识字会算数,以后找活干也容易。
还有媒婆上门,帮林婶子说亲的。
本朝并不禁止寡妇改嫁,如今林家的日子过好了,林婶子长的又不差,又有米面鱼肉养身子,自然就更好看了,便有人打上了她的主意。
不过林婶子一个都没答应,放话出去这辈子不改嫁,守着儿女过活了。
林婆子知道后,又是感动又是心酸。
她知道林家对不起媳妇,年纪轻轻的就叫她守了寡,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上上下下全靠她一个人操持。
若是儿媳改嫁,她也不好拦着,只是就可怜了大丫大壮两个娃娃了。
如今儿媳放话说要为她儿子守着,林婆子默默抹泪,心道儿媳妇是个好的,自此对她就更好了,比当亲闺女还要好。
林婶子知道自家有今日,都是托盛玉萱的福。
现在盛玉萱开口,她当然应该去京城帮忙。
只是婆婆年纪大了,又故土难离,怕路上经不起折腾。
所以,她便犹豫起来。
林婆子知道后,把林婶子大骂了一通。
盛玉萱对他们恩重如山,如今对方需要他们帮忙了,怎么有脸推三阻四的?
况且京城是什么地界?
那是皇帝老子住的地方,多少人一辈子都没去过京城呢,如今他们有搬去京城住的机会,傻子才不去呢!
而且去了京城,大壮说不定前途更好,大丫也能嫁的更好。
再说了,一山不容二虎,这肥皂作坊有两个说话管用的管事,始终是个麻烦,以前还有盛玉萱拿主意,现在盛玉萱不在,万一两个管事意见相左,又是邻里乡亲的,长此以往非出事不可。
若是去了京城,林婶子就可以单独管着一个作坊了。
林婆子坚决抱住盛玉萱的大腿,跟着盛玉萱混,直接拍板做主,一家人搬去京城。
而姜家的情况就比光杆林家复杂多了。
姜家在本地也算是个大族了,亲戚众多,牵挂自然也多。
姜春生是个胸无大志,知足常乐的,他当着荒山的管事,管着山上的花田和家畜养殖,小日子过的乐呵呵的,也就不想去京城折腾了。
而且桃花又有孕了,这挺着个大肚子,也不好上路。
真要让姜春生一家抛弃荒山的管事和作坊的管事两份工,带着老娘孩子去京城,他们心里还真是不大愿意。
而且不仅他们,只怕族人也不愿意让他们一家离开。
靠着姜春生和桃花,姜家族人有不少依靠盛家的作坊或田产为生的。
而姜春生一家和盛玉萱一家的关系又好,他们能租赁到盛家的田地,能去荒山云山做工,能进肥皂作坊,多亏了姜春生一家人牵线搭桥,帮他们说话。
这要是姜春生一家人走了,换了个管事,他们没了倚靠,说不定哪天就要丢活计。
姜春生一家本来就心中犹豫,见族人得了消息后上门来反对游说,便决定不去京城了。
只是拿定主意后,一家人又都不好意思对盛玉萱说出口。
毕竟靠着盛玉萱,他们一家没少沾光,如今盛玉萱有需要他们的地方,他们却要推诿掉。
幸好后来得知,林婶子一家打算举家搬迁到京城,去帮盛玉萱打理在京城的作坊。
这让姜家人都松了一口气。
本来盛玉萱的信上就说小南村的肥皂作坊留一个管事就够了,让林婶子或桃花婶去一个去京城,如果两人都不愿意背井离乡的去京城,也没关系,她另外再从京城找人就是了。
如今林家愿意去京城,姜家自然求之不得。
商议好后,两家便去找了钱里正代笔,给盛玉萱写回信。
林婆子是个说干就干的爽利性子,决定要去京城后,便立刻把自家的田地租赁了出去,又花钱请人帮忙照看着他们家的房子,然后就开始收拾行李,雇马车。
等林婶子那边把肥皂作坊的事情都理清楚,和桃花交代好后,一家人便坐上马车,挥别了村民,启程前往京城了。
盛玉萱收到信的时候,林婶子一家人已经在路上了。
信上只写了林家和姜家商议过后,由林家入京,姜家还帮盛家管着肥皂作坊和荒山上的花田等事,因为盛玉萱并不知道两家各自的那点小心思。
盛玉萱算了算日子,估算出林家到京城的大概日子,不过如今已经是冬日,天寒地冻,想必路上会耽搁一些时候。
林婶子一家愿意举家来京城,而且还不顾严寒直接就来了,没有拖到年后天气暖和了再来,这份情谊,盛玉萱记在了心里。
她把林家大概会到京城的日子告诉了王管家,叮嘱他到时候记得派人去城门口等着,好把人接回来。
王管家忙应声道是,见盛玉萱把两封信看完了,这才道:“县主,您上次交代奴才,想买地的事儿有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