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里涌起万丈豪情,一股热气从脚底冒了起来,霎那间弥漫了全身。轰炸结束后,他快步回到屋里,找了一张宣纸铺在桌上,提起笔开始写字。赵义伟不明就里,奇怪他这时怎么还有雅兴写字。等他写完,赵义伟一看,纸上写的是一首诗: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赵义伟看不懂,问师长是什么意思,张一鸣不回答。一会儿孙翱麟来了,赵义伟又问他。孙翱麟望着这首诗,只见字体已不再是张一鸣昔日那圆润洒脱的字体,而变得刚健有力,还有一种箭弩拔张的气势。孙翱麟神色凝重,半晌才对赵义伟说:“师座已决心与南京共存亡。”
“叮铃铃”,桌上的电话响了,孙翱麟正好站在旁边,顺手就拿起了电话:“喂?------我是孙翱麟------”
不知道对方说了些什么,总之,孙翱麟的神色变得很沮丧,声音也低沉了:“是------是,我马上通知张师长。”
看到他的脸色发灰,张一鸣心里知道情况有变,不觉紧张起来,问道:“出什么事了?谁打的电话?”
“是卫戍司令部打来的电话,现在外围防线被敌人突破了,防守已经毫无意义,”孙翱麟的声音生涩:“司令部要我们马上撤到紫金山,进行内围防御。”
虽然有心理准备,张一鸣还是感觉象淋了一盆意料之中的冰水浴。他仰起头,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好一会儿才睁开眼,“呼”地一下把气从肺里喷了出来,说道:“传令各部,立即转移!”
夜雪凄冷,寒风象一根根细小的冰针刺进官兵们的棉衣里,冻得人浑身哆嗦,清鼻涕不断地往外流。因为有雪光,天还不算特别的黑。骑在马上的张一鸣看着自己的部队,只见队伍长长的黑色影子急匆匆地蜿蜒向前,经过几昼夜的鏖战,一些新兵已经累得快要抬不起脚,困得连走路都在打瞌睡,只是机械地跟着部队梦游似地前进,只有那些跟着他从安庆出来作战的老兵,还保持着不懈的步伐,肃静整齐地往前疾走,走向那山上等着他们去防守的阵地。
中途,部队在一个村子里打尖休息,早已入睡的村民们惊醒了,见是自己的军队,纷纷爬起来捅开灶火,烧水热汤。官兵们席地而坐,有的赶快闭目养神,有的借机整理绑腿行装,没有人大声喧哗,只有辎重兵还不能休息,忙着给大家分发干粮。村民们送来了烧好的热水和热茶,甚至还有煮熟的鸡蛋。滚烫的开水和村民的热情温暖了官兵们的身心,大家虽然没有多少话语,却也热情洋溢。
休息半小时后,部队继续前进。凌晨三点过,队伍爬上了紫金山,一到目的地,累得东倒西歪的官兵们顿时象失去了骨头一样,顾不得地上冰冷的积雪,一屁股坐下去,再也不想动了。见此情形,张一鸣不肯休息,命令各基层军官督促士兵们解下背上的棉被裹住身体,同时让伙夫们赶快生火,烧姜汤分给大家喝,暖和暖和身子,以防生病。办完这一切,他才走到一棵松树下,用棉被裹住全身,靠在树干上打盹。
虽然累得筋疲力竭,他却无论如何也睡不着。一来他的心里在考虑下一步防守的方案,现在已到了南京城外,绝对不能再退了,如何才能守得住,他感到压力很大;二来天气太冷,山上风又大,虽然裹着棉被,人也缩成了一团,冷气仍然让他感觉好像睡在了冰床上,冻得手足发僵,姜汤产生的热气全给它带走了。好容易熬到了天亮,他爬起身,活动一下筋骨,直到身上开始发热,他才叫醒号兵吹集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