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车站候车室,德仁让卢华坐在排椅上休息,他去看了看火车时刻表,过来对卢华说:关于开往汉中的火车时刻,我给你汇报一下。三趟过路快车都在下午六点以后,只有阳平关发的普快是上午十点多,到汉中117公里,大小站都停,运行三个小时。
卢华笑眯眯的:我又不是领导,谁给谁汇报呀?普快这么慢,一小时才走——
德仁抢答似的:39公里。
卢华惊讶地:哎呀,火车走得比汽车还慢,汽车的正常速度也能达到——
德仁说:一小时54公里。
卢华说:咳,要是这样的话,还不如坐汽车快一些。
旁边的一位男旅客听见了,热情地介绍情况:坐汽车也得三个小时,路途的小站停靠太多。不过汽车的车次很多,早晨七点半第一班车,每隔半小时一班,乘坐很方便。
德仁说声谢谢,然后询问卢华:那么,你打算坐火车还是坐汽车?
卢华比较着:坐火车舒服些,可是开得太迟,我们要等到十点半,下午一点半才能到汉中。坐汽车颠簸,不过提前三个小时就能到达汉中。这样看来,还是坐......坐什么呀?还是由张老师来决定吧!你年纪大,你当然就是领导,你怎么决定,我就怎么执行。
德仁叹口气:唉,还是卢华精明鬼大,有狗的巷子让我先进去,出现难题就把决定权交给我了。
卢华笑嘻嘻的:是啊,张老师,我相信你,你赶快做出决定吧。
德仁说:我不愿意一个人做出决定,公平合理的办法就是抓阄。
卢华疑惑地:怎样抓阄?
德仁故弄玄虚的:你不用管,我来操作。
德仁于是取出本子,撕下一张纸,裁出一样大小的六个正方形,用笔写上字,揉成团,德仁抓了两个,让卢华也抓两个,拆开一看,卢华抓的是两个“汽车”,德仁是一个“汽车”,一个“火车”。德仁说:坐汽车吧!
卢华说:你不是不讲迷信吗?
德仁说:这不是迷信,这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
如果抓了两个“汽车”,两个“火车”,怎么办?
那就重新再抓。
要是抓了三个“火车”,一个“汽车”,怎么办?
那就坐火车呗!
卢华突然态度坚决的:不行,我的命运不能让抓阄来决定,现在我们认真地讨论一下,究竟是坐火车还是坐汽车?
德仁说:我说你是领导,你要叫我当领导,看,还不是照你的办法来了?
卢华笑笑:这不是我一个人决定,这是咱们讨论以后共同决定。
德仁说:既然是讨论,我的意见是坐汽车,理由是:我们旅途劳顿,都很疲倦,早一点到汉中,早一点休息。再者,阳平关虽然是兵家必争之地,可是我们呆在火车站上,也看不到什么风光,白白地在这儿耗费许多时间。
卢华下定决心:好,只要你说得对,就照你的办法办。
这时天色已经大亮,一看时间,六点半,好了,到汽车站去看看。汽车站离火车站还有五里路,他们加快步伐,一会儿就到了,还好,开往汉中的第一班车开始售票,德仁去买了两张靠近前边的车票。一看时间,还有半小时多开车,他们就在旁边小吃摊上吃了点油条,喝了点豆浆。卢华说:你看汽车来往,灰尘飞扬,多不卫生。
德仁说:将就吃吧,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时难。
卢华吃着油条:张老师,看样子,这个豆浆油条不但历史悠久,而且遍布全国,真是一个大众化食品。
他们坐进汽车,继续谈论着这个话题。德仁说:你应该记得,前些年西安的报纸上讨论过如何改革早餐的问题。有个领导说,要大力推广早餐面包,牛奶果酱......
卢华嫣然一笑:这不是盲目地学习外国吗?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外国人不同,经济条件也不相同,我们讲究省钱,吃饱,还要吃得舒服。再者,街上的面包做得太软,咬一口就粘在牙上,还不如馒头好吃。果酱嘛,好多人不习惯吃,黏糊糊的,我就不喜欢吃。
德仁说:改来改去,还是老一套的豆浆油条。只是这油常年炸油条,有害的成分就多了。而且油条里要放明矾,经常吃油条,摄入过量的铝,对人身体有害。
汽车开动了,很快就进入公路,两旁翠绿的农田,茂盛的树木,急速地向后移动。
卢华皱着眉头:早餐这种现状一时也无法改变,我们只好少吃或不吃油条就是了,最好自己做早餐,就不能睡懒觉了。
汽车停在小镇上:下了三个乘客,却上来十几个。再往前走,乘客便挤满了车厢,连走道里都站满了人。就这样,女售票员还尖声喊着:再往里边挤一挤,还剩下五个人了......
有的乘客喊道:别让上了,把人都挤成肉夹馍了。
售票员却说:发扬一下风格好不好。
乘客说:我们发扬风格,安全谁来负责?
售票员说:同志,这是公共汽车,不是你家私人的小轿车。
乘客无话可说,谁让咱没有小轿车呢?他心里却鼓着一股狠劲:就凭你这一句话,我拼死拼活地挣钱,以后我一定要买辆小轿车。也许,过了几年,这位乘客真的买了一辆小轿车,他冠冕堂皇地开着轿车从阳平关向汉中驶去......
卢华悄悄地对德仁说:这售票员说话太气人,我听了,都想鼓劲买一辆小轿车哩。
德仁说:现在,有钱的人已经在买小轿车了,中国人富裕的时代不远了。
卢华说:这地方交通管理也太松懈,怎么不让长途汽车载客定编定员呢?
德仁说:现在到处都一样,前些天我去渭北老家,返回西安时11点上的汽车,车上也是挤满了人,沿途大小站都要停车,甚至开着车到车站以外的街道去拉客,到西安时已经暮色苍茫了。
卢华不解的:怎么会这样?
德仁悄悄地:长途汽车不赚钱,都承包给私人了,司机只有多拉人才能多挣钱。
说话之间,汽车停了下来,原来正好是村镇的逢集日,不太宽的街道两旁挤满了摊贩,叫卖之声震耳欲聋。赶集的人,推着自行车的,拉着架子车的,挑着担子的,背着背篓的,挤挤挨挨,晃晃悠悠,哪管你汽车嘀嘀的鸣号声......卢华突然发现了一个情况,笑眯眯地指给德仁看,原来是一对青年男女,手里拿着一个白白胖胖的馒头,你咬一口,我咬一口,津津有味地吃着。德仁疑惑地:什么馒头?吃得这么有味道。
一个本地人说:这是汉中米糕馍,是用大米打浆发酵蒸制成的,味道香甜,柔软好吃,容易消化。
卢华不觉流着口水:这么好吃,怪道他们你一口,我一口,吃得津津有味。咱们到了汉中,可得品尝品尝。
汽车嘀嘀地叫一声,向前挪几步,然后再鸣叫,再挪动......20多分钟过去,终于挨到了出路,汽车长长地鸣叫一声,洒脱地向前驰去......汽车就这样磨磨蹭蹭,走走停停,111公里的公路三小时总算到达汉中。他们按照会议指定的报到地点找到汉中宾馆,校报协会的领导和办事人员已经先期到达,安排他们分别住进男女三人间。会长告诉他们:会议期间参观武侯祠和石门栈道,会议结束以后要去九寨沟,汉中市区的景点自己去玩,今天下午就是好机会。从明天开始是集体伙食,今天的伙食自己解决。
德仁称赞的:会长英明,安排周到,公私分明。
大家都笑了,卢华突然想起:米糕馍,我想吃汉中米糕馍。
会长莫名其妙,用四川话说:怎么搞的,想起吃汉中米糕馍来。
德仁说起坐汽车途中见闻,会长哈哈大笑:我就说嘛,为啥想起要吃汉中米糕馍,原来是这么回事。人家年轻的情侣一块吃米糕馍,你一口,我一口,很是亲热。你老公不在身边,你和谁吃米糕馍呢?
卢华被说成个大红脸,不好意思地:看会长说的,人家就是想吃米糕馍嘛!
大家的午饭就在宾馆餐厅吃了,各取方便。校报同仁来的不少,大家互相打着招呼。下午,德仁和卢华来到拜将台,仿古的门楼上悬挂着舒同题写的“拜将坛”牌匾,院子中间是一个又高又大的平台,旁边竖立着舒同题写“拜将台”的石碑。卢华疑惑地:门上牌匾是拜将坛,这里石碑上是拜将台,究竟哪个对呢?
德仁认真的:都对,群众都承认。
卢华追根问底:究竟哪个是舒同题写的?
这时,旁边正好有工作人员,他说:这两种题词都是舒同写的。
德仁忽然想起:60年代舒同当过陕西省委书记,他给拜将台题字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卢华说:好了,现在我可以放心了。张老师,我这人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你该不会讨厌吧?
德仁轻描淡写的:不,我不但不讨厌,还有点喜欢呢。
卢华把脸一红:你喜欢我?
德仁说:我喜欢你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卢华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