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两雄结盟——晋楚第一次弭兵
周简王六年、晋厉公元年的夏天,周公楚因为憎恨惠王、襄王之族的逼迫,并且与卿士伯舆争夺执政之位而失败,生气地离开了成周。到达阳樊的时候,周简王派刘康公接他回去,双方在鄄地盟誓然后进入成周。但是返回成周后,周公楚发现一切如故,于是在三天后再次赌气出走,出奔到了晋国,从此不再回来。晋国接纳周室“叛逃”的臣子,本来就让周室感到不爽,这年秋天,晋臣郤至又与周室争夺鄇地的所有权,原来鄇地本由温地分出,是温地的别邑,当年周襄王将温地赐给晋国,但鄇地仍归周室所有,现在温地是郤至的封邑,他认为鄇地作为温地的别邑,理所当然应该归他管辖,于是与周室在鄇地所有权上发生了纠纷。周简王派刘康公与单襄公到晋国争讼。面对周室大臣的质问,郤至傲慢地说道:“温,过去就是我郤氏的封邑,所以不敢丢失它的土地。”刘康公、单襄公回答道:“过去周战胜商,让诸侯都拥有封地,苏忿生据有温地而做了司寇,与檀伯达都封在黄河边上。后来苏氏投奔狄人,又和狄人处不来而逃奔到卫国。襄王为了慰劳文公而将温地赐给他,狐氏、阳氏先后以之为封邑,然后才轮到您。如果一定要追查它过去的情况,那么它就是周王属官的封邑,您哪里能得到?”一番话说得晋人难以反驳,晋厉公于是让郤至不要再与他们相争,郤至这才作罢。
宋国执政华元与楚国令尹子重、晋国执政栾书是好朋友,他听说楚人已经允许晋使籴茷求和而让他回国复命的消息,于是决定撮合这桩对大家都有利的好事,在这年冬天,华元作为宋国的代表出使楚国,接着又出使晋国,促成晋、楚两大国的和平。晋国这时候也与秦国讲和,两国国君约定在令狐这个地方会面。晋、秦两国隔着黄河,令狐是晋国的地盘,就在黄河的东边,晋厉公首先到达会盟地点,但秦桓公停驻在黄河西边的王城,不肯渡河,只派大夫史颗到黄河东边与晋厉公盟誓,晋厉公见秦国这么没诚意,也派郤犨到黄河西边与秦桓公盟誓。士燮见晋、秦两国夹河而盟,不禁叹道:“这样的结盟有什么意义?斋戒盟誓,是用来表示信用的,遵照约定的地点会面,是信用的开始,如果连开始都不顺从,还谈什么诚意呢?”果然,秦桓公在回去之后不久便背弃了与晋国的盟约。
在宋国华元的撮合下,晋厉公二年、楚共王十二年、宋共公十年(公元前579年)的五月,晋国的士燮与楚国的公子罢、许偃在宋国会面。初四癸亥日,双方在宋都西门之外缔结盟约,盟誓说:“晋、楚两国从此不要互相加兵,要好恶相同,共同救济灾祸危难,尽力救援饥荒祸患。如果有谁危害楚国,晋国就出兵讨伐它;对于晋国,楚国也要履行相同的义务。两国使者往来,道路要保持通畅,共同谋求不服从的国家,讨伐那些叛逆者。若有谁违背此盟约,愿明神惩罚他,使他的军队灭亡,不能享有国家!”这便是晋、楚的宋之盟,史称“第一次弭兵之盟”,弭兵,即平息战争之意。这次结盟,标志着晋、楚两国自城濮之战以来半个多世纪的争锋终于告一段落,晋厉公很高兴,在琐泽这个地方会合诸侯庆祝,郑成公前来晋国听受和约,与晋厉公、鲁成公、卫定公在琐泽会面,大家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晋、楚两大国和平协议的达成。
晋楚的这次结盟,两国国君都没有参加,因此两国还要互派使臣到对方国家与其国君结盟,称为“莅盟”,于是这年秋天,晋厉公派郤至到楚国聘问,并且莅盟。楚共王设享礼招待郤至,司马子反担任相礼,建造了一个地下室并在里面悬挂钟鼓。享礼开始,郤至将要登堂的时候,突然听到下面传来击钟奏乐的声音,吓得连忙跑了出来。子反见状,追上去对郤至说:“时间不早了,寡君在等着呢,您还是进去吧!”郤至回答道:“国君不忘记先君的友好,施及下臣,赐给下臣重大的礼仪,又加上钟鼓音乐。如果上天降福,两国国君相见,还有什么礼节能代替这个呢?下臣不敢当此大礼!”子反笑道:“如果上天降福,两国国君相见,也只是彼此用一支箭互相赠送而已(战场上见),哪里用得着什么音乐?别说了,寡君在等着呢,您还是快进去吧!”郤至听出子反话中有话,回答道:“如果用一支箭来招待,就是祸中的大祸,哪里有什么福可言?天下大治的时候,诸侯在完成天子使命的闲暇之时,就互相朝见,这个时候就有享、宴的礼仪。享礼用来教导恭敬节俭,宴礼用来表示慈爱恩惠;恭敬节俭用来推行礼仪,而慈爱恩惠用来施行政教。政教通过礼仪来完成,民众因此得以休息,百官治理政事,白天就可以把事情处理完,晚上得以空闲。这就是公侯用来保护他民众的手段。所以《诗》上说:‘威武雄壮的武士,是公侯的捍卫者。(赳赳武夫,公侯干城。)’等到天下大乱的时候,诸侯贪婪,侵略的欲望无所顾忌,为争夺尺寸之地而驱使民众至于死亡,收罗武士作为自己的心腹、股肱、爪牙。所以《诗》上说:‘威武雄壮的武士,是公侯的心腹。(赳赳武夫,公侯腹心。)’所以天下有道,公侯就能做民众的捍卫者,而约束他的心腹,天下大乱则情况相反。现在您说的话,是取乱之道,不可以作为榜样。不过,今天您是主人,至是客人,岂敢不听从吩咐?”于是说完便进去了。郤至在办完事后回国,把情况告诉了士燮,士燮叹道:“无礼一定说话不算数,我们离死亡不远了!”是啊,晋、楚的这次弭兵只是暂时的,没过几年,这些贵族们又要为了两国争霸而再次上战场赴死了。不过两国目前的关系还是和谐的,这年冬天,楚共王派公子罢到晋国聘问,并且莅盟,十二月,晋厉公与公子罢在赤棘缔结盟约,两国算是完成了互相聘问并且莅盟的礼仪。
且说秦国与晋国结盟之后不久便背弃了盟约,怂恿白狄乘着宋之盟的间隙侵袭晋国,但狄人自身又不设防备,于是在这年秋天,晋人在交刚这个地方击败了白狄。秦人又请求与楚人结盟以共同对付晋国,结果楚人把这件事告诉了晋人。晋厉公对秦人背信弃义的做法很是恼怒,于是在完成与楚国的结盟后,决定发动战争教训一下秦国。晋厉公三年的春天,晋厉公派郤锜到鲁国请求出兵参与伐秦。郤锜是晋国诸卿之一,地位显赫,且是强大家族郤氏的族长,又受晋厉公重用(郤锜、郤犨、郤至皆受晋厉公重用,号为“三郤”),为人十分狂傲,当年陷害赵氏,他就是栾书的帮凶;他这次作为外交使节来鲁国,办事的时候态度很不恭敬,鲁卿孟献子对此叹道:“郤氏恐怕要灭亡了吧?礼节,是身体的躯干;恭敬,是身体的基础。郤子连基础都没有,而且他作为先君的嗣卿,接受命令而来请求出兵,目的是要保护社稷,却表现怠惰,这是弃君命于不顾,像他这样的人,不灭亡还能有什么结果?”鲁人虽然对晋使的态度感到不爽,但晋命如山,还是得硬着头皮跟随老大去打仗,于是鲁成公不久便亲率大军出发了。
三月,军队经过成周,鲁成公准备去朝见周王,叔孙宣伯想要得到周王的赏赐,于是请求先行出使,鲁成公答应了。周大夫王孙说负责接待鲁国使者,他与叔孙宣伯进行了一番交谈后,前去报告周简王说:“鲁国的叔孙这次前来,一定另有企图。他进献的聘礼微薄,说话却阿谀奉承,恐怕是他自己请求前来的。如果是他自己请求前来的,一定是想得到赏赐。鲁国的当政者唯有他强横,所以尽管不乐意也只得派他前来,而且他的面相上宽下尖,容易触犯别人,王还是不要赏赐这种人好了。如果这种贪婪强横的人来朝见而满足他的愿望,就不是鼓励善行,而且财物也无法让他满足。所以圣人在施舍上是要考虑的,在喜怒取予上也是要考虑的。因此不主张宽厚慈惠,也不主张凶猛严苛,只主张赏罚得当而已。”周简王听完点点头:“好的。”于是派人私下向鲁人打听,果然是叔孙侨如自己请求前来的。周简王便不对他进行赏赐,只用接待普通外交官的礼节来接待他。不久鲁成公来朝见,孟献子陪同,王孙说与孟献子交谈,发现他为人谦和,于是把这告诉了简王,简王便赏赐了孟献子很多礼物。
这时候参与伐秦的诸侯军队已经齐集成周,一共有九国军队,分别是:晋、鲁、齐、宋、卫、郑、曹、邾、滕;除了邾、滕两国军队,其他军队皆由国君亲自率领。这是一次声势浩大、高逼格的征伐,目的就是要让秦人在晋国的淫威下颤抖,让他们知道得罪诸侯盟主的严重后果。晋厉公觉得这样还不够,他要让这次征伐变成奉王命以讨不臣的伟大行为,于是率领众诸侯朝见周王,请求天子派军助战,周天子便让刘康公、成肃公参与伐秦。按照礼仪,出征前要在祭祀社神的地方领受祭肉,称为“受脤”,成肃公受脤的时候表现得不恭敬,刘康公对此叹道:“我听说,民众承受天地中和之气而出生,这就是所谓的生命。所以就有动作、礼义、威仪的法则,来安定生命。能保持法则的人修养这些可以得福,不能保持法则的人败坏这些就会取祸。所以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过于恭敬,尽力莫过于敦厚笃实。恭敬在于供奉神灵,笃实在于安守本业。国家的大事,是祭祀和战争;祭祀有分祭肉之礼,战争有受祭肉之礼,这是与神灵沟通的重大礼节。现在成子表现出怠惰,这是抛弃了他的生命,恐怕回不来了吧!”后来果然如刘子所预言的,成肃公参加完这次战争后,死在了晋国的瑕地,再也没有回来。
一切准备就绪,晋厉公还要执行最后一道程序,就是派使者前往秦国宣布同秦国断绝外交关系并宣战,被派去执行这次“绝秦”使命的,是一位极善外交辞令的大夫,他就是魏锜的儿子吕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