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命案
君如玉穿越而来已然两年,这两年时间,他也算完全弄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并已融入进去。
现在是武德六年五月,也就是公元623年6月,若是再通俗一点,就是历史上发生那个惊天大变的玄武门之变的三年前。
没错,君如玉穿越到了华夏历史上最强盛最繁华的盛唐初期,此时隋朝刚刚灭亡,整个中华大地群雄割据,祸乱不断,历史上那个空前强大的盛唐还未出现。
不过君如玉却知道,三年之后那场惊天大变之后,一切都会发生巨变,盛唐的繁荣,也必将到来。
而他,对那些并不感兴趣,他没有任何争雄之心,更无当官封侯之意,他只想偏安一隅,在这远离战乱很是平和的石楼县,度过自己波澜不惊的一生。
君如玉感觉自己运气不错,穿越而到的不是穷苦人家,而是县太爷的家中,虽然县太爷官职并不大,但在远离权力中心的小县城里,也是天一样的存在。他身为县令之子,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当然,若不想两年前的那次偷袭的话,就是这样。
可两年前那次贼人的袭击,差点让县令之子君如玉死去,这事就很耐人寻味了。穿越之后的君如玉也凭借前世的手段调查过,可伤了自己的那个贼人却在第二天死于城外一个破庙中,这样人死灯灭,所有的证据全都消失,耗费两年,君如玉也没有再找到半点蛛丝马迹,可见那想要害死自己的幕后之人,隐藏之深。
君如玉心中思索,没有发现他们已经到了案发之处,直到韩东唤了一声自己,才让君如玉从深思中惊醒。
他向前看去,只见屈产河边,已经围了很多衙役,自己的父亲石楼县县太爷君书恒正皱眉在与一个农夫模样的人问答。
屈产河流经整个石楼县,是石楼县所有村民赖以生存的河流,灌溉庄稼的水就是从屈产河中引流而去的。
屈产河河床又宽又深,其内流水十分清澈,站在岸边就可看到里面不断摇曳的水草,水草之中,也有青蛙隐藏底部,还有游鱼不断游动,十分悠然。
君如玉走上前去,县城衙役见到他,都纷纷向他抱拳行礼,为他让路。
君如玉虽然年仅十三,可在古代,也算是一个半大小子了,而且因他的身份和本事,也是彻底征服了这些衙役,所以面对君如玉时,这些衙役无一个对他怀有轻蔑。
见君如玉上前,便有衙役向他说明情况。
“少爷,仵作刚刚检查了死者的情况,死者死亡时间为昨夜亥时前后,他胸口有利刃穿透的伤口,且身上有打斗痕迹,暂定为他杀,凶器应为刀剑匕首之类的利刃。”
君如玉点了点头,他靠近死者,仔细看去,只见死者是一个中年人,身体有些富态,穿着华丽,观其衣物质地应为上等丝绸,此等衣物非常昂贵,非家境殷实之人不能穿戴,如此想来,这人应当是一名商人,而且颇为有钱。
君如玉绕着他转了两圈,忽然蹲下身来,他轻轻拨动了一下死者的手掌,只见他的手指甲里,有着一丝血肉。
“谁的?死者的还是凶手的?”
君如玉脑中闪过一丝疑惑,他默不作声地将手掌重新放回原处,又仔细的看了一下死者,这才重新站起身来。
“韩东,死者有没有随身携带的东西?”
“随身携带的东西?”韩东看向其他衙役,只见这些衙役均是摇头,韩东摊手说道:“我们来到这里时,就只有死者一人,其他的东西一概没有发现。”
君如玉眉头微蹙,“没有任何东西,是被抢走了,还是此人来时就没有带任何东西?”
君如玉自言自语,在附近来回踱步,衙役知道这是君如玉思考时候习惯性的行为,也就没有打扰他。
走着走着,君如玉忽然感觉脚底仿佛被石头咯了一下,顶的脚掌有些疼痛,他抬起脚刚要将脚下之物一脚踢飞,却突然停了下来,双眼陡然一亮。
只见在他的脚掌下方,正有一块被小草遮挡的细碎银子,这里距离死者较远,若不是自己恰巧在这里踱步,可能最后所有人都会忽略这里,忽略这块碎银子。
君如玉弯身捡起这块银子,用手掂了掂,分量不算少,有五钱了,对于现在的普通农户来说,五钱银子,可是够他们生活一两个月了。
若真的是普通农户丢了五钱银子,肯定会发了疯的寻找,而不会如现在这般,老老实实的躺在这里。
更何况,这块银子上,还有一滴血迹。
“这样说来,倒是见财起意了?”
君如玉嘴角微微翘起,俊美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县太爷君书恒见到自己宝贝儿子露出了笑容,就知道君如玉一定是发现了什么。
他连忙上前问道:“如玉,发现什么了?”
君如玉笑着点了点头,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说道:“爹,我现在能够确定的也不多,很多事情都需要后面的调查,不过有几点已经可以确定。”
“什么可以确定?”君书恒急忙问道,其他的衙役闻言,也都伸长了耳朵,想要倾听君如玉的话。
“第一,此人的身份应当是家境殷实的富商,看他面容风尘仆仆,应当是刚从外地归来。”
君书恒闻言点了点头,这一点他也能够确定,不过他也就只能暂时确定这一点。
君如玉继续说道:“第二点,此人应该是家里发生了突变,急需他归来,所以他直接自己驾车先行回来,可不知为何在此地停留,并且遇到了凶手。”
“原本凶手对他应该是没有恶意的,甚至还要帮助此人,但奈何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富商身上的钱财引起了凶手的贪念,最终趁着夜黑风高无人夜,凶手以利刃刺穿了死者的心脏,并抢走了凶手的财物!”
君如玉说的言之凿凿,虽然他说是猜测,可所有人都能从他的口中,听出他的自信,即便是真相与此有一丝偏颇,也绝对不大。
这是君如玉十几次侦破案件中,给众人留下的印象。
君如玉断案如神,很多案件侦破之后,听到犯人认罪描述案发情况,都和君如玉一模一样,这就仿佛君如玉如同看到了整个案件经过一般,如何让人不惊讶,不佩服,不尊重!
所以在听到君如玉的描述后,众人眼中并无一丝怀疑,有的只有好奇与期待,他们想知道君如玉到底是通过哪些蛛丝马迹猜测出来的。
可就在这时,一道阴阳怪气的冷哼声却从一侧传来。
“哼,小儿胡闹,胡说八道,县令大人,如此重大案件,让一小儿来此胡说八道,当真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