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暖好奇望了一眼。
“周家的过来吵了一顿!”
小荷挪嘴。
小郑氏屋子里寂静无声。
隔着墙,那边隐隐传来说话声,有个女声尖利,应该是邻居一户姓高的夫人,她丈夫是做杂货铺的,声音讲话大嗓门,隔着院子都能听到!
原来是昨夜周母起来出恭,发现院子里似乎有人,这才发现周长丰竟站在院子当中,对着苏家的院子发呆。
周长丰见了母亲,就掉头回去睡觉了。
周母却是气得要死。
这周家的案子,圣上那里现在还没有给出个结论。这眼瞅着也过去了十来日了。听说这驸马也没有归家,这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这时日越久,她心里就越是焦躁,觉着这事情皇家八成要偏私。
心下是更加怨恨。
这周长丰不着急这件事情,却还对苏家这个苏暖念念不忘的,心下自然是极为光火。
她一夜未睡,第二日一早,就上了门来。
指着小郑氏一通排揎,话里话外都是极不好听的话,不外乎是苏暖不知检点,都退了亲,还勾着周长丰......
一句一句地,开始还好,越到后来越难听。
小郑氏开始只是气,到了后来就一句都回不出来。
这周母实在是太能说了,语速快又不管不顾地,骂起人来是一套一套地。都是一些乡间俗语,久居深宅的小郑氏哪里是她的对手。
周母骂完就走人了。
然后,就招了一帮子邻居来家里说笑。
小郑氏回过神来,几番想上门讨回公道来,却是不知说什么好,此事抖搂开来,终究是对苏暖不利。
周家那几个街坊邻居,周母是刻意的。
“冬姐儿,这里是住不得了!”
小郑氏抬了泪眼对苏暖说。
“搬家吧!”
苏暖当机立断。
小郑氏一楞:“搬哪里去?”
苏暖就说了郑卓信的事情。小郑氏却是不在意,她说:“行啊!和信哥儿说,谢谢他。咱们也就借住个把月,回头买了新宅子就搬走。你和他说,咱们照付银钱就是。”
苏暖见小郑氏都无所谓,自己也就放下了。
她当即回头吩咐木青,按着地址,两人一起去昌平街看房子去了。
上回是晚上来,看得不甚清,都是摸黑跟着走。
此番白日里,站在那红亮的蛮子门前,苏暖还是心下赞一声。
这外头看着不显,里头却很是宽敞的一处宅子。
同样是两进的宅子。
但是,这个就要宽敞得多,北房有七间,三间正房,两侧耳房各两间,三正四耳。
左右东西厢房间又有抄手游廊连接。
她转了一圈,心下不得不承认,这处宅子最是实用不过了。
看得出修建时是花了不少银子的。
进门那座照壁是一种叫做“豆瓣楠”的木材做成的,华丽中透着雅致。不似现在住的,是青砖墙垒的。
大堂也是相当宽敞,雕梁画栋,走廊可以容纳一桌席面。四周墙用的全是细砖。
前头那个院子,竟然有个小池子,此时里头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
苏暖马上就想到在池边放上那尊湖石。
她叹息了一声,压下了心头蠢蠢欲动的想法。
这才是她心目中理想的房子。宅子看着八成新,郑卓信说了,一直空置着。
院子宽广,墙边一溜树,有的已经高过墙头。站在堂前,望着敞亮。
......
她收回了目光,这处宅子,两个字:合心。
原先那个宅子一比,高下立现。
她垂下了眼皮:这座宅子如果要拿来卖,价格肯定不菲。她方才看了,门口一条宽阔的青石板路直通向昌平大衔,一辆马车通行绰绰有余。
“小姐,这就搬进来么?老奴立刻着人打扫收拾!还有,这些树是否要锯了?”
老何慢吞吞上前,一条腿有点跛。
苏暖不由多看了他一眼,那晚,也只是看了个背影。
“不用,留着吧!”
她点头。
又四下里瞧了一瞧,说:“不用全收拾出来,只收了三间正房,东厢两个房间就可。把那些家什都搬到西厢去,我们另有家具运过来!”
苏暖看了房里的那些成套的家具,说。
这些都是上好的家具,虽不是顶好的花梨木之类的,但是也是不错的,正房那套是一水的红木。
想着自己只是借住,免得白糟蹋了这些家具。
不如搬了那原先宅子里的家具过来用着。把这些都收拾了开去,统统堆放到西厢去。
她们连主子带下人也才不到10人,完全住得开。
老何答应一声,立时去招呼人,就开始腾屋子。
苏暖出门的时候,已经一点纠结都没有了。
这回因为急着搬,动作很快,两天功夫,就搬了个空。
搬家的动静很大,她们这院子里“乒乒乓乓”地,四邻都听见了,不时有人来探一探,知道她们这是要搬了,很是惊讶,这才刚搬进来,就又要搬走了。
又听说这宅子要拿来卖,众人很是热情地帮着打听。
都盘算着叫自己熟识的亲朋好友买了来,这刚刷新的,要是买了,倒是省下了一笔翻新银子。
小郑氏谢过众人,又留了地址,只说有那合适的人尽管来商谈就是。
一墙之隔的周家始终闭着门,只有一个丫鬟在门口探了一探,又飞快地跑了回去。
第三日,就全部打包齐全,装了几辆大车,门上一把锁挂了,往那昌平街去了。
身后巷子留下一些看热闹的邻居,议论了几句,无外乎是这家真有钱,这才买的屋就转手卖掉了。又有那好事的在猜测原因,这急吼吼地搬家了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就有人想起这刚搬走的这家与这周家可是关系好得很,想着周家应该知道些什么?
刚好周母从屋子里开了门走出来,就有那妇人探问了起来。周母却是一问三不知,只是看着那两扇禁闭的门,叹了一口气。
她也是没有办法,周长丰这样子,她怎么能放心?这两家隔壁住着,怎么避得开?
总要走一家。不是她们走,就是自己走。
可是,自己家里实在是没有闲钱,所有的积蓄全都花在这座宅子里了。老家的院子都已经在进京的时候卖掉了,还欠了娘家一些银子。
小郑氏她们不同,国公府家大业大,苏暖她们买这座宅子,眼睛不眨一下就买了来。
听说,院子里那座湖石,就花了500两银子。
她咋舌,
可见这苏暖母女手里是有几个钱的。
再说,她们大不了还可以回国公府住不是。
总比他们无处可去好。她看着唧唧喳喳的街坊,没有了聊天的兴致,本来她就与她们谈不拢,好些都是粗俗的妇人。
她转身进了屋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