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后仿佛热闹一时的太平城归于平静,大梁百姓可谓是最高兴的。今年大梁全境可谓是大丰收,粮仓谷足,铜钱压地可谓大梁建国以来第一次显露太平盛世。
大半年以来再无战事发生,汉子收谷子,妇人织布,私塾书声琅琅。北镜开辟丝路太平安静,东吴安于守成。唯独南镜楚国依旧匆匆欲动,却始终无法用兵边境。太平城难得有太平,党争亦有胜负手。
皇宫中难得去往椒房殿的皇帝陛下,脸上带有笑意。登基二十年将贫瘠的大梁,打造成空前的帝国。必然会在史册上有浓重的一笔,或许没有文帝武帝之称,也会有中兴之祖。
功绩仅次于开国皇帝,驱除北方游牧大小部落,疏通丝路。将西北大一统的突厥,挡在边关之外,中原王朝继先秦之后又一次不在以长城为界。一直有水上亡国之称的东吴,一直以水战第一。大梁南方有着陆地大楚,海上东吴的说法。身为北方大国以海为界不过一缕之地,英国公李山海继任水军大都督以来大梁第一次拥有水军。
水军第一次阻挡东吴以河为界的窘境,第一次将东吴成为国中之国。偏居一履的东吴只有与南楚联盟,便要放弃海上霸主的地位,可谓是进入两难之地。
南方大国一直有鱼米之乡的称呼,学术更是自称文宗之首。曾有人言,北梁不过蛮夷之地哪有文字可言,唯独称得上有点学问也只有周文一人矣。军事上一次次挫败依旧不曾消磨文人身上的傲气,大梁与跟北方的蛮夷无异。
皇帝如今忌惮的不再是临近小国,甚至南楚亦是囊中之物。南楚新帝登基不过两年,发动战事两起无一例外没有成果。年轻的楚帝如今的日子恐怕不好过,想要举国一心举兵北伐可谓再无可能,至少根基未稳,扫清党羽纷争之前再无力举兵北伐。
强盛的帝国算不上国泰民安,亦是大梁历史上第一次意义上的盛世。唯一扎在皇帝心头的毒刺,反而成了林立与大梁各地的氏族。如今虽然没有动摇蒙氏,依旧夺回南镜兵器制造的权利,断去蒙氏的一条臂膀。周文辞官养老,周英祥虽然是礼部尚书,周氏子弟却在朝为官者极少,多是分布各州各郡,很难在拧成一股。
林氏有林燮作为家主亦是一国大司马,整个蜀中林氏只有寥寥几人还在军中。蜀中各地官员几近都是这些年晋升的寒门学子,几乎断去林氏一言的决策权。李氏一直掌管大梁名义上的水军,李山海虽是姓李却不是豪阀李氏之人。用二十年的时间,从世袭的侯爵一举成为,本朝唯一晋升的国公爵位。东南兵权第一次完整掌握在皇室手中,却是李氏几乎占尽东南三分之一的官职。
走进椒房殿将宫女太监退去,可谓在皇后这里极其罕见。皇后李氏东南李家嫡女,是当代家主的亲妹妹。这么多年来因为夺取东南兵权,与家族断去往来。李氏公子直接支持齐王,反而放弃太子之尊的萧殷。
待到所有人离开皇帝说道:“皇后辛苦了。”
一国最尊贵的女子只有在这个男人身边才会放下高贵的身姿,褪去厚重的华服,低下身子为丈夫脱下靴子。一点都不在意走了许久的臭脚,皇帝看着帮助自己登上帝位的妻子。
亲手摘下凤冠说道:“拿下来吧,挺重的带在头上一定很不舒服。”
这次皇后没有在意皇帝亲手摘下凤冠,从前高傲的凤凰最忌讳也最怕摘下凤冠。尤其是在这个男人身边,生怕这一次摘下再也没有机会带在头上,下次代表尊贵皇后的凤冠会带在那个女人头上。
儿子萧殷册封太子之后也没有例外,直到太子奉命监国才放下最后一口气。说道:“确实挺重的,不过这些年已经习惯了。”
对于妻子皇帝其实心中愧疚最深,当初林燮刘策还不是一家之主,没有那么多权利。这位女人当初跪在父兄脚下,苦苦相求才答应动用李氏全部兵马帮助皇帝登基。皇帝想要动四大氏族,本第一个会是林燮所在蜀中林氏。皇后不在乎已经离世的父亲,更是与李氏家主的兄长翻脸,以文官半出李氏的代价夺下兵权,萧殷才被册封为太子。
好像所有的一切都该是这个性子执拗的女子该做的,所有人在赞颂皇帝的功绩,又好像许多人故意忘记了这位女子的付出。他说要这个天下,不惜跪在父兄身前苦苦哀求。他说要收回氏族兵权,她亲自打压身为氏族的李氏一一说服不惜翻脸。他说后宫不得干政,她从不在朝堂上说一句话。哀求父兄换来凤冠霞帔荣登皇后宝座,与家族翻脸为儿子求来太子之尊。一切的一切看起来都是交易,但是她从未如此想过,又好像是身为妻子该做的。
日益操劳的面孔终究留下了痕迹,面前的女人不在是那个温柔似水的女子。还记得当初掀开红红的盖头,那是一副娇弱的女子。小鸟依人与世无争,甚至见到一只老鼠都放声大叫的女子。眼睁睁看着府上前来的刺客人头落地,连眼睛都没有眨了一下。一个娇弱的女子那一夜抱着两个孩子,在太子府等了一夜。
寒风刺骨的天气抱着两个孩子,坐在门外清晰的厮杀声一直到天明还未停歇。府上几位侧妃都不敢走出房门一步,可最是娇弱的女子硬是抱着两个不过半大的孩子守到进宫的消息。几个侧妃哭啼啼的,还是太子妃的皇后怒吼道:“哭什么哭,他失败了我们都得死,哭有什么用。”
直到林燮领着人进来,哪位好似天不怕地不怕的女子才在寒风中缓缓睡去。醒来之后已经是一国之母,可站在皇帝身边还有一位女子,身边还有一个更大些的孩子。从那天起抱着小小的萧殷说着要让着那个哥哥,可带上凤冠之后从未在皇帝面前摘下。见识到皇室的可怕,更担心自己的孩儿会不会有那么一天兄弟相残,尤其是哪位最让皇帝疼爱的大儿子萧坤齐王。
皇帝将凤冠放到一旁说道:“你都老了,这些年好像从来没有认真的陪过你。”
“陛下国事为大,臣妾心里知道。没有后宫那几位妃子美丽,也没有馨妃姐姐能让陛下宽心。唯一能做的只有不让陛下为后宫担忧,陛下能一心管理国事。”
将皇后按在床上,轻轻起身为妻子揉着肩膀说道:“皇后这里才是朕最放心的地方,只有在这座椒房殿朕才不会想别的事。”
其实心里很高兴,还是不满意的说道:“陛下还是只会讨人欢心,殊不知此时心里还想着哪位妃子,又在那座宫了多了几遍。”皇帝微微一笑,已经没有了当年的俊俏。
或许这样的话只有在皇后这里才能听到,多难听的话都听过。甚至唯一能吵架的只有这么一位皇后吧,好像多年以来在馨妃哪里更像一位丈夫,只有在皇后这里才像是个小孩子。
低下身子说道:“胡说,朕只有在皇后这里才说的是真话。”已经是五十来岁的女人,还是喜欢丈夫这么说话,好像很久没有这么心平气和的说话了。
皇帝突然问道:“铭儿的正妃选的如何了。”
看着对于萧铭婚事不是那么在意的皇帝,在很多人眼中萧铭最像年轻时的皇后。懦弱,温雅,无能。其实皇帝心里很清楚,如今皇后的强势都是装出来的,或则说都是自己一步步逼出来的。萧铭很像当初嫁给皇帝的皇后,其实皇后眼中萧铭最像年轻时候的皇帝。看起来文弱,其实心中自有乾坤。
从小皇后将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太子身上,皇帝更是操劳国事,更看中齐王太子。从小基本上是靠着自己长大的萧铭从来不知道母爱父爱,直到有一次小小的孩子看着六皇子在母妃哪里打骂,回到房间的萧铭哭了一宿。那时候皇后才知道,五六岁的萧铭最希望母后父皇能打骂。那时候皇后得知五皇子萧铭为何哭,就站在房外看了一宿。
照顾皇宫的一切,每个孩子的衣食起居,唯独没有考虑到自己小儿子的心思。从小认真读书,可以说是所有皇子中最认真的学的最快的。
皇后说道:“哪位郑姑娘萧铭很喜欢,可惜是庶女。”
皇帝说道:’只要铭儿喜欢,庶女不庶女的无所谓。既然礼部尚书家里出了那种事,不用考虑别人的想法,到时候由铭儿自己选,没必要刻意为之,也算是朕做出的一点补偿。”
可是没有想到皇后脸色有点不好看的说道:“那你还将铭儿的封地到晋阳,为什么不是富庶的地方,难道不能及冠之后在离开太平,有那么着急吗?”
“此时对铭儿确实不公,大梁的土地有限,铭儿没有功绩在身封到别的地方难以站稳。晋阳虽然贫瘠,那是大梁的发源地相对太平。小儿不愿意挣哪里是最合适的地方。”
看着一脸认真的皇帝,皇后转身将皇帝摁下揉着肩膀说道:“还算你有良心,铭儿大婚一定要做大,也算是对铭儿的补偿。以后还不知道多久才能见到铭儿,你一定要去,只是父亲不是君父。”
皇帝说道:“朕知道了,只是父亲,不是主君。”
晋王府挂起红红的灯笼,来往的仆役丫鬟嬷嬷都很用心的奔波。宗人府的人反而显得有些多余,觉得晋王府确实寒酸了许多。整个府上都没有几件贵重的物品。甚至来回奔波的下人都手忙脚乱的,诺大的王府人实在是少。宗人府前来的人,每次动一下看起来寻常的东西,府上下人都小心翼翼的看着。这些都是自家的东西,可不能扔了。
尤其是马管家最是高兴,晋王开府以来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宗人府也只有开府那天来了一次,好像只有今天皇宫哪里才想起还有一个晋王。那些平常都要低头的贵人,马管家这几天都抬起头说着这里不对哪里不对。府上的下人都很用心的装饰,就连一盆鲜花都不能摆歪。
热闹的王府主人却是不在,一袭四人各自拿着称手的兵刃走向一座府邸。刘知幸劝解几次,萧铭都不以为然,既然是打架缺一不可。林忠多次说着这是他惹的事,萧铭马上就要大婚不能出事。可萧铭不以为然,这是最后一次了,或许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一起打人。杨尘都拉着萧铭,还是拗不过萧铭。
刘知幸手持长枪,林忠握着一柄大刀,杨尘提着一柄长剑,萧铭手持长剑,腰间别着弓弩,身后一张长弓一篓箭矢。四人大大方方走到英国公府邸,四人枪刀剑弓指着大门吼道:“李长河出来受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