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雄辉和洛英所来自的年代,总有一些号称模拟了社会发展的策略类游戏,但当他和她来到十七世纪建设自己的帝国之时,却发现这些“模拟”确实只是模拟而已,且不说战争策略上的巨大差别,光一个科技发展上,画风就完全不对。
譬如说,科技研发其实没有“点数加满了怎么办”、“下一步改怎么升级”这些蛋疼问题的,因为“科技树”其实是彼此联系,举一反三的,纯粹的科学可能暂时停止进步,但具体的科技那叫一个层出不穷。
以之前提到过的“石油工业长足发展后,对鲸鱼油脂的需求降低”,这其实并不是,也不能是石油中的中的烃类取代了鲸鱼油脂中的脂类,而是“加压氢化”这个技术可以用于石油工业,也可以用于将低饱和度的普通植物油转化为高饱和度的氢化油,氢化油是良好的皂化原料,也可以用于食品工业,神奇吧?
正因为如此,整个弘光六年的冬季,应天府这边的科技研发项目呈现某种类似井喷的态势,例如煤焦油中提取出石炭酸后,又提取出了萘这种非常有用的东西,纯度虽然不够高,但驱虫的效果不是盖的,而对“南洋火油”的继续分馏研究后,终于可以比较稳定地提炼出煤油,还有不够纯净的石蜡。
大科学家宋应星现在终于意识到自己之前的错误认识——“石油”和“煤焦油”虽然看起来都是黑乎乎的油状液体,但它们的成分根本不同,能从石油中大量炼出来的东西,在煤焦油中几乎找不到踪影,而反过来亦然,因此他的那套“煤炭因地火炙烤而自动炼出石油”的学说基本上是胎死腹中了。不过对于宋老爷子来说这根本就所谓,因为新的发现太多,太给力,就算旧有的学说被推翻了也不影响高歌猛进的大局!
且不说那个气味奇怪,名字也奇怪(说实话,宋老爷子真不知道吴国公是怎么想到那么多奇怪的汉字的),用于驱虫的“萘”,光这个“煤油”和这个“石蜡”就很有说头。煤油是非常好的灯油,不仅明亮、耐烧,而且黑烟很少,而石蜡虽然和蜂蜡、白蜡烧起来看不出什么区别,但至少有两点明显的好处。
后世用惯了石蜡蜡烛的人,往往很难理解“蜡炬成灰泪始干”并不是比喻,而是切实的事实,蜂蜡是蜜蜂建设蜂巢的材料,白蜡是白蜡虫为保护自己而产生的分泌物,蜂蜡和白蜡的分子量远远超过石蜡,而且是酯类而非烃类,燃烧更加不完全,灰烬更多,这种不完全燃烧不仅产生了更多呛人的烟气,而且也变相地加大了昂贵的蜡的消耗。
而石蜡则不然,它烧起来火焰很明亮,烟气却小,灰烬也少,而且由于它是“矿物来源”而非“植物来源”,根本就不能吃,这点对鼠患上很有意义,毕竟谁也不希望库存的蜡烛被一群耗子啃的七七八八,不是么?
“依照吴国公、武宁公主的说法,建州之乱前天下人口在一万万两千万到一万万四千万之间,由于饥荒、战乱,现在天下人口应为七千万左右,这些人中就算平均一百个人每月耗费一只蜡烛,一百五十个人平均买一个油灯,平均每月耗费二两灯油的话……这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大科学家沉吟道,他确实肯定看到了其中的商机,那滚动的金银之光真是令人神往,而且这其中还有“财富再分配”(武宁公主语)的因素在。
“昊天之道,后土之慈,损有余而补不足。”宋应星点了点头,没错,虽然看起来都是从老百姓身上捞钱,但征收税款其实是欺负最穷、最没有势力的那一批(毕竟有钱人偷税漏税那是基本操纵,宋老爷子当初也不是没做过),而出售商品则不然——如果对面是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纯农民,没有余钱购买油灯、煤油和蜡烛的真-泥腿子,那么大不了就不买这些“夜间照明用具”就是了,没有任何损失,而对于那些需要油灯、煤油和蜡烛的,有余钱的人来说,这点钱真算不了什么,更不用说只要大量生产,煤油比菜油便宜,而石蜡蜡烛也会比蜂蜡、白蜡蜡烛便宜,一方面炼油厂、蜡烛厂多赚了钱,另一方面对于百姓来说也是减少了过日子的成本,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那个油灯……科学家的本能让宋老爷子觉得现有的还是太简陋了一点,不过在他真正琢磨出什么东西之前,那些更年轻的发明者就有了动作。
————分割线————
马灯,又称“气死风灯”,是一种可以用手提的,能防风雨的煤油灯,骑马夜行时能挂在马身上,故而得名,而沿海地区有可用于船舶照明,故而又称为“船灯”。这玩意放在后世往往是老旧的象征,但放在十七世纪却是非常“先进”。
原因无他,虽然“气死风灯”的原理不复杂,无非是用玻璃罩防止外界的风和水把火苗子熄灭,外加上重心很低导致灯口出一直朝上,但其实对材料要求挺高的。没错,这玩意在历史上的难点在于玻璃,其他地方用熟铁皮敲敲也就出来了,唯独那个玻璃罩子没有足够的工业基础是造不出来的。
扬州玻璃厂的钠钙玻璃成型技术已经达到了制造“气死风灯”玻璃罩的标准,虽然用后世标准看壁太厚、透明度偏低、废品率偏高,但放在现在真心是“要什么自行车啊”,为了提高这还是略显脆弱的“气死风灯”罩子的强度,相应的熟铁丝网也被制作了出来,而为了保证这个灯的底部在灯油耗尽的状态下依然是重心所在,相应的灌铅工艺也应运而生……而做成这一切的首要发明家是——蒲松龄,二号发明家是——许青儿,三号发明家……姑且算是过去打过下手的毛远航吧。
“很好,很强大,就是尺寸稍微……大了一些。”这是毛雄辉对“蒲氏防风灯”的评价,话说这玩意儿确实比他在穿越前看到的古董马灯大了一些,这应该是当前工艺精度不够,做大的比做小的容易的原因,不过终究是“从无到有”才是最重要的一步,后续的改进就简单多了。
蒲松龄在水泵、防风灯方面的贡献,完全足够得一个“男爵”的封号了,晋升为“子爵”也用不了几年,不过毛雄辉还是愿意让这位年幼的发明家名下多一些项目——“防风灯固然好用,但有没有想过快速生火的装置呢?”
“这个……”蒲松龄和他身边的许青儿陷入了沉思——吴国公说的对,快速生火的装置很有“钱”途,天无论是民用还是军用,市场都大的很,而在这一系列构想中的装置里,蒲松龄最容易想到的是——“……把白磷涂在小木棍上?”
毛雄辉在心中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在安全火柴发明之前,用小木棍沾白磷制作的简易火柴,或者更露骨地说,是不安全火柴确实一度大行于世。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背景在十八世纪,其中出现的火柴就是这一种,因此可以在墙壁上摩擦引燃。然而不安全的火柴毕竟有太多隐患,譬如说……
好吧,毛雄辉发现用不着自己说什么了,因为许青儿把能说的都说了——
白磷火柴三宗罪之一——容易自燃,一堆火柴堆放在一起,稍微热点就火苗子老高了!
白磷火柴三宗罪之二——有毒!这是昊天教圣姑专门强调过的,用白磷做火柴,是准备毒翻一片么?
白磷火柴三宗罪之三——和燃烧弹抢原料!燃烧弹可是军中利器,有白磷也要用在上面,火柴什么的根本没份儿!
看许青儿这一番红口白牙,把蒲松龄说的无从辩驳,毛雄辉不禁产生“长大了铁定是妻管严”的既视感,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蒲松龄的眼珠子一个劲儿地朝着墙上挂着的一柄做工精致的燧发火铳模型,然后陷入了沉思。
数落蒲松龄数落够了的许青儿看到这架势,马上止语不言,根据她之前的经验,这肯定是在思考什么重大的问题,而许青儿在看到吴国公也笑眯眯地看着蒲松龄的时候,更是确定了这一点。
时间仍在一分一秒的流逝,静的能听见呼吸的声音,过了有那么一会儿,蒲松龄小心地问,是不是比重较轻的火油组分更容易汽化,而汽化后油质和空气混合后更容易引燃?
毛雄辉点头,说你说的尽管不是“普遍规律”,但至少可以作为“一般经验”,不过你想如何引燃油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依靠和火铳一样依靠燧石么?
蒲松龄一个劲儿地点头,说依靠燧发机关那是肯定的事,但他设计了一个新的机关,用转轮的方式来摩擦燧石,这样引火更容易……
“很好,很强大,加油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