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教授仍不想说出他要去的那片地下空间具体方位,如今已陷入决择两难,其实说出也无所谓,就怕到时因自己把科考的重心改变惹其他科目科考队诟病。
来到地下他想一直抱着误入来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也只有这样才能给全队人一个交待。
童教授看看洞穴,不加思素道,“啄燕当年是在青藏西部高原洞**发现的......”他故意说错了方向,其实当年是在北部。
吴乐拿出测绘仪,精准的确定了四个洞的具体位置:左边洞穴处在东北方、中间是东偏南方向、右边两个则是西南方向。
童教授大致知道该怎么选择了,目前西南方位的两处洞穴离西部较近,可两处只选其一又把他难住了,到底该选哪个呢?
丹增吃完饭也来到了洞前,吴乐把情况如实向他说了一遍,让丹增来判断。
“这两个洞都探过也用测过,左边这一个向南移的较多,右边则是向西偏的多。”丹增道。
“你确定?”吴乐问道。
“确定,你去吃饭时数据就出来了。”
吴乐大喜过望,指着最边上的一个洞穴道,“童教授,咱们就走这条洞吧。”
童教授心里一下宽松了许多,吴乐的选择正合他意。幸好吴乐没有深究什么,若是让他知道自己真正的目的,估计他不会再做领队帮他。
决定了真正可以通行的洞穴,吴乐随即让丹增通知下去,立刻出发。
森心里忐忑不安,他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是帮他们还是害他们,一旦童教授接触到了地下空间,如果没有他想要的,他就不会满足,一定还会继续去寻找,万一触碰到地心世界敏感的神经,不知道科考队面临的后果是什么样,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洞**几乎是平缓下行的,没有什么困难,地上的碎石比前面少很多。地面到洞顶有两人多高,且四周都很光滑,像是被水长年累月冲刷过的样子。
地质专家告诉大家,这处洞穴是曾经水大时被冲击形成的,和其他四个洞穴形成了泄洪口,分担水流压力。他更大胆的假设,刚才的悬崖如果深不见底的话,下面一定还有水流通过。所以过了这处洞穴,如果能到底部将有个巨大的空间。
不知专家说的话是真是假,在洞下队员们都身不已,如果真有那个巨大的空间更好,跟着水流就能出去了。
这条道似乎很长,偶尔在脚下还能捡起一个不知名的贝壳化石,让生物队员不免欣喜。
越往里走发现越多,有人预测这个洞内有几百万年的生态系统,生物队提议停下来考察一番,被童教授阻止了。
“当初在洞口到处都是这些,没有科考价值,想要更久远,甚至几亿几十亿年前的生物,它们都在地下,看看现在海拔还在三千米,这里的化石没有意义,还是尽快赶路,谁也不许落下。”童教授道。
众人看着到处是可以采集的样本,忍痛离去。尤其是初次科考的唐元,依依不舍扔掉手里刚捡起的海洋生物化石样本,带着遗憾跟上了队伍。
晓露很不懈,她知道这次科考只是掩饰而已,对此就再没有兴致,再说这地方化石早在多年前已有研究,科考价值不大。除非有让她感兴趣的,才会提起注意力。
好在她所关心的人都在自己身边安然无恙,心里踏实许多,没有什么比他们的安全更要了。
越往下越宽阔,走了大约两个多小时,科考队员开始出现疲惫之态,前面其中一个探险队员不小心滑一跤,大家停止了前进。
丹增在前边走,纳闷如此平坦的路怎么就能摔倒,他打开大灯仔细检查一遍路况。这一看不要紧,着实把他吓着了,探险队员摔倒的地方是一处冰面,且前方大片都是的。
这种冰面丹增第一次见到,整体颜色是黑的,加上冰上多是凹凸不平的小碎石块,如果用头盔上的灯照明,根本辨别不了是岩石还是冰。
丹增又回头看下走过的路,队员们已经全部在冰上,他赶紧让队员们停止前行,往后退,退到有岩石的地方。
话音刚落,没有人问明为什么,都同时向后退了近20米,直到看到地上全是岩石碎块才停下。
吴乐和童教授不明原因,焦急走到丹增身边,还没等童教授开口,丹增就道,“前面全是坚冰,不知道具体厚度,怕有危险暂时不能通过。”
话音刚落,吴乐走到冰上,用锤子敲了敲,发出清脆的声音,随即安排地质队员检测面积和深度。
两名地质队员来到冰上,用专业的测绘仪器四处衡量标记,最后在显示屏上得出这处冰面的完整信息。
“整体面积2.2平方千米、平均厚度16.5米、海拔1922米......”
测绘员还没介绍完,晓露大吃一惊,走了这么长时间没感觉到,竟海拔低了这么多。
“太神奇了,想不到洞内竟有如此大的冰川。”晓露惊呼道。
“这才是开始,再往下可能更大,说不定低于海拔。”森在一旁轻描淡写道。
“深入更底没有氧气人还能活吗?”表弟紧接着插了一句。
“前面都是冰,有水的地方就有氧气,而且和外界是相通的,你们没感觉越往下气就越顺了吗?”森说道。
昏暗的光线下,几人连连点头,学生物的晓露和包子自然懂任何生命都需要氧气,有水才有生命的存在;而表弟路修远他是学考古的,只知道洞下封闭没有氧气会把随葬品保存完好,一旦没发掘好接触氧气就全毁了,他以为这里的洞下也是。
测绘显示,他们目前还在昆仑山中东部的群山之下,离当时下洞的地方只前移了5公里左右,一直在往下。
吴乐告诉大家,这处冰面厚度足以前行,大家可以放心过去,只要注意脚下小心滑倒就行。
有了权威的科学数据,队员们都放下心来跟紧吴乐和丹增一步步向前走去。
没走多远,就到一处巨大的空间,射灯所照到的地方全是冰面,像一个超大型的溜冰场。
“昆仑山中有这种冰不足为奇,十多年前,这里挖掘公路隧道就曾出现过这样厚度的冰,经研究多是第四纪冰川时形成的。”吴乐介绍道。
“所以大家不要去破坏它们,现在全球变暖,青藏高原很多亿万年前的冰川开始融化,这不是好事,与我们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我们能遇到这样的冰川,应该心生敬畏。”
吴乐一番保护环境的宣传,让大家刮目相看,一致同意他的看法。
“如果人类都像他这样想就好了......”森在一旁自言自语道。
“走吧......”包子拉住森就往前,跟上队伍。
很快过了那个巨大的“溜冰场”,前面的冰面越来越窄,几个地质队员意犹未尽,让后勤人员打开射灯回望了几眼,心中感慨,能遇此冰川真是人生中的大幸。
脚下的路虽还是冰面,但比宽阔的“溜冰场”要小很多,洞顶高度越来越低。没多远就看到一个黑色深邃的冰洞,如果不是颜色深,真以为到了哈尔滨冰雪节现场。
丹增看了看四周,再找不到可以出去的地方,只有冰洞是唯一出路。
队员们傻眼了,纷纷开始抱怨,大家挤在一起,狭小的空间内让人窒息,越来越感觉燥热不堪,有的队员干脆解下头盔散去闷热。
看到眼前的冰洞那么小,呈不规则椭圆形,直径最多两米的样子,方堃磊又开始出现担心害怕。前面一路上虽然黑,可空间是大的,而且又有众多熟悉的同事在一起,相对能缓解心理上的恐惧,而这个洞穴目测只能够容下一个人背上物资进出,狭小空间里的压抑真能要了他的命。
方堃磊紧张得直哆嗦,慢慢蹲在地上,谁也没有注意到他,假如他和这帮人不熟悉,很快会被遗忘在洞内。
现在谁也不知道洞那头是什么,丹增打开射灯就朝洞里照射,洞内四周立刻被光亮折射的温润如玉,十分通透,一直延伸进洞中很远。
但似乎并没有看到尽头,丹增开始紧张,一种不祥的预感笼上心头,转而对吴乐道,“吴队长,我们走错路了,这里可能没有出路。”
吴乐眉头深锁,看了看童教授,这条路是按照童教授的意思选的,自己没有发言权,一切由童教授来做主。
童教授不想半途而废,这一路走来太不容易,现在走到这一步,若再回去,将是走上高坡,等走到那四个洞口前,荒废的可能是来时的双倍时间,队员们也会出现更大的抵触情绪,这个代价太大。
看了冰洞半晌,童教授道,“你是说可能没有出路,只是可能而已,不去探明,怎么就知道有没有呢?”
大家一听童教授这么认为,都觉得他不可理喻,大部分队员还是赞同折回去再找出路。
丹增道,“这样的冰川根本就没有空洞型的,多是整块整块形成,若这块真的是空洞,那这座冰川大到无法想象,在青藏高原,所有知名的巨大型冰川中还没有如此之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