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粒飘飘小说网 > > 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 > 二九、好运气,黎元洪当上了大总统

二九、好运气,黎元洪当上了大总统(1 / 1)

袁世凯的死,引发了一个最迫切的问题,那就是……谁来继任袁大总统空出的位置呢?

在护国战争爆发后,袁世凯已经宣布退位,但他仍旧是中国民国的大总统。如果按照1915年的《总统选举法》,继任总统应由上一任总统推荐,推荐的名单写在“嘉禾金简”上,而金简又藏在“金匮石室”中,要等到上一任总统死后才能打开。

到底有没有“金匮石室”和“嘉禾金简”这一回事,目前有很多传闻,其中流传最广的是这么一说:在袁世凯去世的当天,段祺瑞、黎元洪、徐世昌和另外几个政府要员便一起去开启“金匮石室”,想要看看袁世凯到底做了什么样的安排。

所谓“金匮石室”的做法,其实是仿照前清雍正皇帝的秘密建储制度,只不过清朝的建储密诏藏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额之下,而“金匮石室”则秘设于中南海万字廊内。段祺瑞一行人在打开金匮后,只见里面藏有一个黄布包裹,包裹里有一张考究的泥金纸,纸有一尺多长,上面和下面分别写着“兆民托命”和“民国万年”四个大字,中间则写着几个人的名字。

大家凑近一看,上边赫然写着“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三个人的名字。

也有人说,这份名单并不是袁世凯最初书写的,而是在护国战争爆发后临时更改的。据说,袁世凯最初写的只有他的大公子袁克定一个人的名字,但随着护国军的步步紧逼,他手下的那些将领又不肯用命,袁世凯知道老袁家没有“家天下”的这个命,于是背着袁克定将“嘉禾金简”的名字偷偷地改成了“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三人,以求补救。

关于“金匮石室”的这件事,其中的当事人大多秘而不宣,是否真的存在目前尚存疑问。譬如黎元洪,每当人问起这事的时候,黎菩萨总是故作神秘,笑而不答。传闻是真是假,姑且不去追究,但继任大总统的问题却是火烧眉毛,必须要最先解决的,因为按照中国的传统,“国不可一日无君”,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但后面的事情无法展开,就连国家都有可能陷入到四分五裂的危险境地,这可是开不得玩笑的。

那么,谁有资格来接任袁世凯的位置呢?这事说起来还真是颇费思量,不好决定。如果要按实力、论影响,当时的国务总理段祺瑞当然是最合适的人选;要说起资格和名望,则以前清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声望最隆(相当于内阁副总理),事实上,老徐不仅和老袁是老交情,而且一直是袁世凯的左右手,可以说是袁世凯集团中的第二把手,在袁世凯退隐期间,北洋系也主要由他来照拂。

但是,北洋系统之外的一个重要人物也不能小觑,那就是武昌首义的革命元勋黎元洪。黎元洪虽然谈不上什么实力和资历,但他在法统与名分上却是独占鳌头,接任总统最为名正言顺。

由此可见,“嘉禾金简”上写着“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三个人的名字,这个传闻不会是空穴来风,而是由这三个人的实力和名望所决定的。如果“嘉禾金简”的传闻是真的,那上面有三个候选人,究竟该由谁来接任呢?这可就不好办了。

如果袁世凯还有一口气在,估计他会希望徐世昌来接任,因为徐世昌是袁世凯的多年老友,而且是翰林出身,经纶满腹,从政多年,可谓是老成稳重,算得上最佳的人选;至于段祺瑞,虽说也是多年的部下,但终究是武人出身,而且政论立场和老袁多有不合;和这两人想比,黎元洪显然是落在最后面的。

但是,中国人的传统最讲究“名分”二字,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偏偏黎元洪在这点上占尽优势,并非徐世昌与段祺瑞可以比拟的。所以说,历史的发展往往不可捉摸,有时候还真由不得人呢!

徐世昌虽说是北洋元老,但饱读诗书并浸润了多年儒家传统的他显然是知道名分的重要性。在一阵尴尬的沉默后,素有“水晶狐狸”之称的徐世昌打破僵局,他首先声明自己不做总统,很明智的退出了这场竞争。徐世昌心里也清楚,虽然自己在北洋集团中名望甚高,但手中并无一兵一卒,要想做民国大总统,就必须仰仗那些北洋将领和地方实力派……远的不说,就现任的内阁总理段祺瑞,恐怕就不好说话呢!

此刻的老段,脑海里也正发生着激烈的冲突:面对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是趁势拿下、还是礼让一二?这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还真是让人难以取舍呢。老段心里清楚,徐世昌虽说是北洋集团的大管家,但他并不是自己的对手,而黎元洪就比较麻烦了。

如果要论实力,老段是完全可以登上总统之位的,但目前黎元洪是副总统而自己是内阁总理,名不正言不顺且不说,这要是强行上位,非但南方的那些护国军不答应,就是北洋内部恐怕也会有人说三道四,譬如南京的那个冯国璋,就未必会让自己如愿哪!

徐世昌的意思,也不主张老段出任总统。虽然老段是北洋的自己人,但要考虑全局的话,他还是认为由黎元洪来接任大总统的位置比较妥当。道理很简单,黎元洪以副总统的名义接任总统之位,既名正言顺,又可以笼络南方的护国军和革命党,国家也不至于陷入分裂,也算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对于徐世昌的意见,段祺瑞最开始并没有表态。但他思考了好一阵之后,觉得徐相国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这老袁刚死,国家正处于纷争之中,如果再来个名分之争,非但总统做不安稳,恐怕连现在这个内阁总理都做不成呢!既然如此,倒不如顺水推舟,避虚就实,让没有实力的黎元洪做个名义上的大总统,实权则自己掌握,还可以落得个顾全大局的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既然老段想通了,事情就好办多了。本来呢,黎元洪对于接任总统的问题是没有发言权的,毕竟他来北京后,基本上是被袁世凯给软禁了,非但毫无兵权,就连自己的帮派都没有,拿什么去和北洋系竞争呢?如果自己真的接任了大总统之位,那也实在是侥幸,全仗着北洋系给自己面子。

黎元洪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当时的北京完全由北洋系控制,实权掌握在段祺瑞的手中,如果他真要是跟自己作梗,这大总统还不如不当。想到这里,黎元洪一再推脱,不肯就任,直到段祺瑞保证维持北京的秩序,并约束北洋系的那些骄兵悍将,黎元洪这才答应接任大总统之位。

当时的北洋系虽然已经分裂,但他们听说老段和老徐推举黎元洪接任总统之后,一个个心里老大的不乐意……这黎元洪毕竟不是咱北洋的人嘛!据不可靠消息,在袁世凯尸骨未寒的数小时之内,一些倾向于段祺瑞的北洋系文武大员数十人聚集在国务院里,他们坚持要段祺瑞仿效当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继任大总统职位。对此,段祺瑞严加拒绝,并邀集徐世昌进行了好一番的劝解,才把这些武人说服。

1916年6月6日下午,段祺瑞在国务院签署了由黎元洪继任大总统的通电。次日上午十点,在东厂胡同的宅邸里,黎元洪以副总统的资格就任民国的第二任大总统。当天的就职典礼非常冷清,只有段祺瑞和少数内阁阁员参加,新任大总统黎元洪则身穿军服,在几个幕僚和典礼官的簇拥下来到就职大厅,在发表了一个简短的演说后便匆匆就任。

据称,袁世凯生前曾对黎元洪这个儿女亲家(黎女嫁袁子)开玩笑说:“今日之我,为的是将来之你。人多颂扬我的才,我看还不如你的福。”袁世凯一语成谶,要说起来,素有“菩萨”之称的黎元洪也的确是运气不错。

黎元洪的父亲名叫黎朝相,他早年曾加入鲍超的“霆军”,并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后被擢升为游击(武职从三品)。但在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后,像黎朝相这样的军功人员多如牛毛,清廷也不可能一一安置,最后大多数人只得到一笔数量可观的“休致费”后解甲归田。黎朝相退役之后,便将全家迁到汉阳,并用遣散费盖了一所房子,一半供家人居住,一半对外出租,以换取一些生活费。黎元洪于当年(1864年,同治三年)出生于汉阳,因其祖籍是湖北黄陂(今属大悟县),所以民国时期也称他为“黎黄陂”。

如果正常的话,黎家可能就在汉阳安家立业,做个普通老百姓安度一生。但晦气的是,承租黎家房屋的一个房客因为涉嫌谋反而被官府捉拿,结果黎朝相也被连带“窝藏罪犯”之嫌,最后房屋竟被官府没收。

在走投无路之下,黎朝相只好重操旧业,跑到天津北塘再度投军,又一次的栖身于行伍之间。黎朝相走后,黎家立刻陷入了窘境,好在这时黎朝相从天津将饷银寄来,这才缓解了家中的衣食之忧。1877年,14岁的黎元洪突然染上重病,几乎不治。父亲黎朝相得知消息后,心急火燎的从天津赶回来探视,好在黎元洪福大命大,这才度过这一鬼门关。

在黎元洪病愈之后,黎朝相考虑再三,决定将全家迁到自己的驻地北塘,以免再次发生类似的后顾之忧。在临行前,黎朝相将比黎元洪小6岁的儿媳妇(娃娃亲)同时带到北塘,这就是黎元洪后来的夫人吴敬君。

在父亲的影响下,黎元洪从小也对军事很感兴趣,他经常在读书之余去父亲的兵营观看操练,由此也产生了弃文从武的念头。1883年,20岁的黎元洪在父亲的支持下考中了北洋水师学堂,学习舰艇操作与海军战术。但不幸的是,黎朝相在次年突然壮年猝死,而母亲早在1878年去世,这样黎元洪独力担负其家庭的重任,并在读书之余负担继母、夫人和幼弟的生活。

好在当时水师学堂的学生有一笔不菲的津贴,黎元洪省吃俭用,就靠着这点钱勉强养家糊口,但日子过得十分紧巴。为了省钱,黎元洪每次回家探视时都是徒步往返,来回要走上近百里的路程,目的就是为了省下一个光洋的路费。

1888年,黎元洪从水师学堂毕业后被派往“来远”舰上见习。“来远”舰是当时北洋舰队中最新的装甲巡洋舰(与“经远”舰为同级姊妹舰),由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定造,1887年刚刚下水。在见习一年多后,因为广东水师急需人才,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便将黎元洪派到“广甲”舰上充当三管轮。

“广甲”舰是福州船政局自行组装生产的一艘铁胁木壳兵舰,虽然它隶属于广东水师,但由于广东水师的训练水平相对较差,因此每年都会随同北洋舰队参与操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广东水师的“广甲”、“广乙”、“广丙”三舰也随同北洋舰队参战。在黄海大战中,由于与之编组的“济远舰”擅自撤离战场,“广甲”舰在管带吴敬荣的率领下随之逃跑,最后又在惊慌失措中搁浅于大连湾三山岛附近。由于担心日舰发现,“广甲”舰最终自毁以免资敌,而黎元洪等人跳海逃生,回到旅顺。

甲午之战后,北洋舰队全部覆没,广东水师也是损失惨重,那些原本为人所钦羡的海军将领也大都被朝廷革职(船都没了,养你干吗?),各回原籍,自谋出路,黎元洪当然也不例外,他大概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海军梦竟是以这样的方式破碎的。

失业后的黎元洪彷徨无计之时,之前的老领导、前两广总督张之洞调任了两江总督,此刻正在南京设立延才馆,招聘武备人才。黎元洪得此信息后,急忙赶到南京去投奔。张之洞对黎元洪的海军背景并不感兴趣,他当时要招募的是炮台防御专才,黎元洪灵机一动,便把自己曾经学过的陆上防御理论叙述了一遍,张之洞对此很是赞赏,于是委派他为负责监修南京城外的炮台。由此,黎元洪弃水登岸,由一名海军军官开始转型为陆军将领。

1896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由于黎元洪在南京干得不错,张之洞便将他带回老家湖北,继续效力。在甲午战后,鉴于旧式军队的拙劣表现,朝廷随后出台了编练新军的政策,其中便有南北两个试点,北是袁世凯的小站练兵,南就是张之洞编练的自强军。由此,黎元洪得到了张之洞的极大重视,并于1898、1899和1901年三次受命前往日本,考察学习东邻强国的陆军训练和军事工业等。

应该说,湖广总督张之洞对黎元洪是很赏识的,他曾经写了个“智勇深沉”的条幅赠给黎元洪,并上奏朝廷称其“忠勇可靠,堪当重任”。由此,黎元洪官运亨通,由帮带升管带、千总,再升守备、都司,随即又晋升为副将,成为武职中的从二品大员。1906年,清廷计划在全国范围内编练新军36镇,湖北新军的计划任务是两镇,当时暂时练成第八镇和第二十一混成协(相当于旅),前者由总兵张彪任统制,后者则由黎元洪出任协统。由此,黎元洪也就成为湖北军界中的第二号人物。

第八镇统制张彪长期跟随张之洞,但他是个旧派军人,对新军的操练并不熟悉,因此在清末的几次秋操中,张彪虽然名义上是南军的总统官,但实际指挥者却是黎元洪。特别在1908年的太湖秋操中,黎元洪率南军与北军对抗,三战三胜,由此声誉鹊起,引起了军界的关注。

黎元洪虽然是新派军人,对手下的士兵也还不错,但他在仕途上顺风顺水,因此对革命党原本并无好感。在武昌起义爆发后,黎元洪亲自坐镇第四十一标并令关闭营门,禁止士兵外出参加革命。其间,一个名叫周荣棠的革命士兵翻墙而入,前来四十一标联络起义,很不幸被抓获,黎元洪为防止军心动摇,当即下令处决。直到午夜时分,革命党用蛇山和楚望台上的大炮轰击四十一标,黎元洪方知大势已去,只得打开营门,各自逃生。

黎元洪逃出营门后,便来到幕友刘文吉家中暂避。在慌乱当中,黎元洪感到大难将至,他语无伦次地对刘文吉说:“我身居协统,如今部下兵变,死也是死,不死也是死。如果革命党失败,朝廷必定要重罚我;如果革命党成功,我恐怕也是性命不保,这下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刘文吉劝他说:“现在事态不明,还是先观望一下好,说不定会有出人意料的结果”。

这个刘文吉,还真是有先见之明。在一夜激战后,尽管革命党已经取得胜利,但有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那就是临时指挥起义的首领都资望太浅,不能服众,而原先的那些革命党首领又下落不明,革命士兵们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

命运的改变也许就在不经意间。黎元洪没想到的是,正当他惶惶不安的时候,革命党人已经探得他的下落,并决定由他来出任军政府的都督。黎元洪对此十分惶恐,连称:“莫害我,莫害我!”但革命党哪里管得了那么多,大笔一挥,便在军政府的布告上签下了黎元洪的大名……这就叫霸王硬上弓,想不做都不行。

三天后,黎元洪也想通了,反正这“黎大都督”的名声已经传遍全国,认与不认已无区别,倒不如干脆就认了算了。于是,黎元洪积极投身革命事业,一举成为了首义元勋,并进而当上了民国的副总统。

在袁世凯时期,黎元洪被段祺瑞半请半骗的弄到北京,形同软禁,好在他也懂得明哲保身之道,但凡具体事务,概不插手,袁世凯倒也对他还算满意,两人还结为了儿女亲家(其中也不乏强迫的因素)。

顺从归顺从,黎元洪在袁世凯称帝的问题上还是保持了坚定的立场,保住了革命气节。当袁世凯封他为“武义亲王”并派人亲自送来“亲王”服的时候,黎元洪是死活都不肯收下,还将来人赶出门外。

正因为黎元洪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抉择,这才顺顺当当的接了老袁的班……和正儿八经的民国大总统相比,“武义亲王”算个怎么回事啊?

所以说,黎元洪也是个高人哪。

最新小说: 薄荷荼靡梨花白 在恋爱综艺直播先婚后爱 我的宠物超无敌 我在妖武乱世,武道成神 潜伏在娱乐圈的金融大鳄 京师探案录 医毒双绝:魔王的逆天宠妃云宁儿萧凤轩 我,每天一个随机隐藏大佬身份! 不负江山不负卿凤知微祁烨 阳间借命人李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