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提出的这三条建议,孤王以为很有见识,不知圣上做何反应?”李世民自认,如果是自己处在姜万钧那个位子上,一定会欣然接受马周的建议。
马周苦笑了一下,“燕王有所不知,圣上已经下旨,成立‘五院’。”马周在来辽东的这一路上,一直在思考这件事。可是他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他猜不透皇上的心思。
“五院?哪五院?”李世民瞥了一眼身后的内侍,这个消息,他竟然不知道。
既然是‘下旨’,那么就不存在对辽东封锁消息的可能,自己却没有收到相应的情报,看来自己的情报系统不堪重任啊!
“五院:文学院,武学院,农学院,商学院,科学院。
追授,老子,孔子,孟子等一批先贤为文学院院士,授予文纪先生文学院院士头衔……”
马周将整个名单一说完,李世民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早就知道姜万钧胆子大,却没想到大到这种程度,这是对天下士子的挑衅啊!
这也就难怪,为什么自己没有得到情报了,很显然,有些人心里有抵触情绪,不想接受这样的旨意。明着抵抗不行,就在暗中选择冷处理,不去传播,让圣旨传不出长安。
如果大家都不承认,以后慢慢的也就不了了之了。
同时李世民也明白,马周为何没能平步青云,他的建议与皇上的意志是相违背的,没有受到诘难已经万幸。
不过,即便如此,李世民不信姜万钧看不出来马周的才华,难道姜万钧连这一点容人之量都没有吗?
显然不是的,若姜万钧没有容人之量,大宁根本就不会有今天。
“孤王有些不太明白,圣上为何要派先生来辽东呢?”
“圣上想派学生去河西,是学生主动请求来辽东的。学生自知已经不能再留在长安……”马周原原本本解释了与颜师古交恶的始末。
得罪了颜师古,又没能入得皇上的眼,得不到庇佑,离开长安也就能说得通了。
“先生后悔提出这三条建议吗?”李世民一边问,一边示意身后的内侍准备茶水。
“后悔。”马周诚实回答道。
马周的回答再次让李世民一愣,他以为会听到一个“不后悔”的回答。
“圣上问政于民,学生理应如实回答,不该人云亦云,谏言的目的是希望圣上采纳,并非以冒犯天威为自己博取一个好名声。若误以为只要指出上位者的不足便可以获得青睐,这便落了下乘。”
“哦?这么说,先生对之前自己所提的三条建议,也不认同了?”这可让李世民觉得新鲜。
“非是学生不认同自己提的建议,而是觉得,这三条建议是学生拾他人牙慧,缺少自己的思考,也没有建设性。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或许早提过无数次,学生的行为更像鹦鹉学舌,邯郸学步。
若是有自己的思考在其中,纵使有瑕疵,也可以为上位者提供多一个视角,这也正是‘问政于民’的意义之所在。”马周语气很谦虚,但在神态上却是带着一丝倨傲之色。
就像在说,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定会提出更有“建设性”的建议一样。
“不错,‘谏言’,在‘言’不在‘谏’,上位者可以宽恕臣子的‘冒犯’,但被冒犯之后,上位者要听到的是‘谋国之言’,而非没有意义的‘无病呻吟’和‘满肚牢骚’。”李世民非常认同马周的话。
他自认自己是有容人之量的上位者,也能虚心纳谏,可是有些时候,所谓的“谏言”,更多在“谏”上,好像不“冒犯”他就没有办法说话了一样。那种感觉就好像,别人在教他怎么做一个“上位者”。
难道按照那些人说的去做,就可以成为一代明君了吗?
笑话,在李世民看来,如果一切都听那些“腐儒”的,他只会成为一位被“腐儒”驯服的吉祥物。
道理很简单,堂下站着的臣子们,都非圣贤。甚至可以说,贤良也只占了很少一部分。
堂下无圣贤,治下的百姓也非圣民,光有圣君有什么用?是嫌被卖的不够快吗?
狼群的首领只能是狼王,只有羊群才需要领头羊。
想要成为一位合格的“狼王”,在虚心纳谏的同时,也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知道什么可以采纳,什么不能采纳,而不是全部遵照圣人的教诲的去做。
“先生已经到了辽东数日,不知有什么可以教世民的……”李世民一脸热切看着马周,他连“孤王”都不说了,他感觉这马周很符合自己的胃口。
“学生不敢当一个‘教’字,不过到是有几分浅见。”
“还请先生不吝明言。”李世民坐直了身子。
“学生便放肆了,学生以为,燕王当在,‘仁’、‘孝’、‘礼’、‘义’,这四个方向加强……”
“嗯?”李世民皱了皱眉,他以为马周会指出自己为政方面的不足,却没想到转了个圈,骂他,不仁,不孝,不义。要不是李世民这些年已经磨炼出来了,涵养好,非让人将马周给叉出去不可。
马周自然也清楚自己说的话可能引起的歧义,所以接着往下说道:“
迄今为止,以学生的直观感受,辽东上下各部门的运作,整体上是值得肯定的,但学生以为,这么多年来,他们还在一直沿用陈旧的观念治国理政,缺少创新思维。
他们像侍奉前朝的君主一样侍奉燕王,所做得事情也都和过去没什么两样,怎么能期待有不同的结果呢?
正如圣上曾言,‘如果大宁的上层建筑视野不够开阔,又怎么能带动下边人开拓进取呢?’
圣上曾说过,‘如果每天都走在一条老路上,不可能看到新的风景。机械重复做同样的事情,也不会有奇迹出现。非常人,当行非常事……’
所以变革是必须的。”
“变革吗?”李世民示意马周继续说。
“是,就是要变革。
管子曰:‘国大而政小者,国从其政;国小而政大者,国益大。’
素学生直言,辽东现在的局势并不乐观,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
但这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所以学生的建议是,先铸造一个强大的核心,以这个核心作为根基,由上至下进行改进。
而作为核心的核心,燕王当从自身做起……”
随着马周的解释,李世民眼睛亮了,“请先生详细说说。”
“是。刚才学生所言,‘仁’、‘孝’、‘礼’、‘义’……
‘仁’,没有臣子不喜欢追随一位仁君,而学生到了辽东后,哪怕不出门,也偶尔能听说燕王经常惩罚一些不作为的臣子。学生私以为,赏太轻,罚太重,固然可以约束臣下,但却会慢慢失去人心。
‘孝’,圣人教化天下,没有不把孝作为根基的。
而孝莫大于尊敬父亲,外界对燕王于唐国公的关系多有非议。
不论真假,燕王都该去改变这一情况,否则不仅伤害燕王的父子感情,同时也会失去人心。”
“先生以为,朕要怎么做?”
“学生建议燕王重建国公府,务必体现显赫高大,让人看到便可知燕王的孝心。”
“先生此言大善。还请先生继续解惑。”
“是。‘礼’,‘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学生以为,燕王在祭祀这件事情上,不够重视。燕王今日的疏忽,定会给后人做出不好的示范。那些追随燕王的部属,谁不担心自己死后得不到血祀呢?这会失去人心的。
‘义’,‘义之所在,恩之所存,心之所归。’
学生建议燕王善待那些因为战争而失去亲人的孤老……”马周提的四个方向,句句不离“人心”。
李世民听得是备受启发,有一些以前想不明白的事,现在都想明白了。
马周并不是说他不仁不孝,而是他做得不够明显。
还有更深层的意思,马周没有明言,但李世民却领会到了。
重仁,重孝,重礼,重义,这些都是幌子,马周真实用意是在建议他打出“重士子”的招牌,与长安争夺人才。
趁着姜万钧推出种种不利于“士子”的为政举措的时候,辽东扛起“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大旗,一定会有巨大的收获。
“先生之言,令世民茅塞顿开啊!”李世民拍了拍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学生愧不敢当,燕王心中早有脉络,学生不过是照着画出来罢了。”马周谦虚道。
“诶!先生以后莫要再自称学生,这要是叫人听了去,非羞愤而死不可。”李世民越看马周越顺眼。
这么多天,不,这么多年,李世民第一感受到,原来“士子文人”可以如此可爱。
什么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李世民觉得他们都差远了。
姜万钧竟然将这样一个大才给“抛弃了”,这让李世民有一种扳回一局的痛快。
也正因为如此,李世民更期待,有一天马周可以风风光光的回到长安。
不过开心过后,李世民又有些头疼了。
随同马周一起来到辽东的那些大宁礼部官员,不仅是要接回李秀宁的,同时也是向辽东通报一个情况。
那位闲不住的大宁的皇帝,准备来渤海湾检阅大宁水师。
真是见鬼了,要检阅水师,哪里不好,非来辽东的家门口,这让他肝颤啊!
原本他还想兵进草原,扩张自己的实力,现在只能半途而废。
“先生可知圣上要来河北一事?”李世民语气有些生硬道。
“学生听说了。”马周如实回答道。
“不知先生怎么看此事?”李世民毫不掩饰自己夹带着野心的目光。
“学生以为,圣上就是来接回昭妃的。”马周目光坚定,语气非常肯定的回答道。
“嗯?哦!不错,圣上就是来迎接昭妃的。”李世民先是一愣,接着恍然大悟。
不管姜万钧为何而来,李世民都必须以这个理由作为核心进行宣传。
如果辽东这时候敢展露一丝敌意,势必会引来治下剧烈的动荡,而且也会遭到姜万钧的打击。既然实力不如人,那就必须学会韬光养晦。
但辽东也不能一点准备都没有,否则真被打上门来,岂不是完蛋了?
李世民完全可以以保护昭妃,保护圣驾的名义,进行一系列军事上的部属。
“不知先生是否愿意陪同孤王一起去面圣?”
“学生以为,燕王不如带上世子。”马周当然不介意再去见一次姜万钧,但是有些面上的工作要做好。
“妙啊!”李世民对马周的回答非常满意,尽管马周并未明说要效忠自己,但既然愿意帮自己糊弄姜万钧,足以证明他的诚意了。
李世民之前还在思考,立谁为世子。最大的阻力并非来自姜万钧,而是来自于长安的那些个大臣。
如果他要立陪在身边的李宽当世子,长安那边的大臣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但要立送去长安的“质子”李恪当世子,他又担心以后会有麻烦要收尾。
这一次,他打算亲自去见一见姜万钧,把儿子带上,反正世子的老师都已经派来了,他何不趁机造成既定的事实呢?
高兴的李世民拉着马周,两人从中午一直聊到了深夜。
很快,马周的大名就在王宫外传开了。
大家都知道长安派来了一位“先生”,备受燕王赏识。
正在收拾东西,准备提前去河北迎接圣驾的李秀宁都听说了消息。
对于马周这个名字,李秀宁相当陌生,她在长安的时候,就没听过这个名字。
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这么一个人,据说在长安备受皇上信赖,所以才被派来辽东当世子的老师。
李秀宁对此是有些怀疑的,姜万钧用人向来不拘一格,如果马周真有才华,怎么会被派来辽东呢?
可马周能够受到李世民的赏识,说明这马周应该是有真才实学的,否则李世民还不至于如此屈尊逢迎。
李秀宁有心想要见见马周,却听说马周晚上被留在了王宫里没出来,所以只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