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紧闭的书房中十分安静,清淡的合香若有似无,却是沁心醒神的。
因为疫症的关系,长安城中各家各户,能用得起熏香的人家都是在能用的地方全部用上了熏香,希望借此驱除病邪,因此,虽然主人离家许久,书房仍然是经常熏香的。今日,一得到城门开启的消息,上官桀的妻子便期待着丈夫与儿子会回来,除了派人去城门口迎候,便是安排奴婢将家里该准备的全部准备妥当了。
——熏香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熏香虽好,但是,门户紧闭的内室并不是什么思考的好地方。
看着儿子仍旧沉默不语,上官桀却是没有什么耐心了,于是,他一挥手,垂胡袖轻振,吩咐儿子:“想不明白,就回去想。今日来回奔波那么久,我也累了……”
这也是实话。
被父亲这么一说,上官安倒也觉得疲惫了,连忙起身行礼:“是臣不肖。臣送阿翁。”
这是儿子的孝心,上官桀自然不会拒绝,点了点头,便由儿子相陪,返回后院正寝休息。
因为上官桀发了话,上官安也就给母亲问了安——表示晚上就不过来定省了,以免打扰父亲的休息。
上官桀的妻子十分理解,还特别叮嘱儿子——已经让厨下准备补品了,待会儿会送去,让上官安一定要吃完。
“看你们父子的样子,这些天还不知道是怎么随意糊弄的,一定要好好补补。”安阳侯夫人絮絮叨叨地交代,上官安在外室肃手听了,恭恭敬敬地应诺,直到上官桀实在不耐烦了,发话让妻子服侍自己休息,上官安才得以离开。
上官桀可以休息,上官安却是没有办法休息,回到自己的居处,对等候的诸小妻是看都不看,便直接让她们退下,自己则进了正堂,也不叫傅婢进去伺候,就一个人在堂上待着。
上官安不是好脾气的人,一干小妻、婢女再不甘心,也不敢主动凑上去——万一时机不对,惹得上官安不高兴了,一顿笞打自然是少不了的。甚至有几次,打完之后,上官安便让家丞把那人领出去。
所谓领出去,良人便逐归其家,奴婢则是直接卖掉,都不是什么好下场。
上官安毕竟是聪明的,在房中思忖了近一个时辰,便想明白了父亲的意思。
——上官桀是顾命辅臣,清白无暇的名声在事后,作用是巨大的……
——收拾善后,独揽大权……林林总总……若是没有大义名份,刘弗陵怎么可能答应?
——那位少帝也不是让人省心的人!
想到刘弗陵,上官安便不由皱眉。
——若说兮君是不愿掺和霍家与上官家的争斗,心存逃避之念,刘弗陵……
上官安不由一阵心烦。
——对那个小小年纪,便不时地谋算心机的天子……
——真的是很难让人喜欢的!
上官安不由起身,烦躁地在屋里来回踱步。
“……公子……”婢女在堂下轻唤。
上官安的心情正是最差劲的时候,听到这话儿,立即就吼了回去:“都给我滚!”
屋外一片寂静,半晌,才有一个温柔的声音轻轻响起:“婢子奉夫人之命而来,请公子恕罪。”
上官安正不耐烦,刚要开口,又忽然反应过来,连忙道:“可是替母亲给我送补品?”
“正是。”
“快请。”上官安连忙迎到门口,十分抱歉,“有劳了。”
虽然是安阳侯夫人的亲信婢女,但是,上官安毕竟是子君,婢女如何敢受他的致歉,立即显出一脸的惶恐,捧着棜案,毕恭毕敬地道:“婢子惶恐。”
将棜案放到漆案上,婢女又轻声嘱咐:“夫人命婢子叮嘱公子,这些趁热用最好。”
上官安又道了声谢,婢女更加恭敬地行过礼,才弯着腰从堂上退下。
补品十分用心,又是母亲的心意,上官安不敢浪费,全部用完了,才让奴婢进来收拾,自己则起身便往外走。
他本是要往父母所居的正寝去的,还没出院门,就与自家的苍头遇上,那人:“公子,苏公子奉刺请见。”
“苏公子?”上官安一时回不过神来,那个苍头不禁有些惊讶,愣了一下,才对上官安道:“公子,是典属国苏君的公子。”
——苏武的儿子。
“苏元?”上官安听到苍头的话才反应过来。
“正是苏公子。”苍头低头躬身,实在是不太敢接上官安的话。
——苏元虽无官爵,却是公卿之子,其名实在不是他这般的奴婢可以称呼的。
苏武是郎官出身,后为栘中厩监,出使匈奴前与上官桀一直有私交,待苏武失了音讯,上官桀对苏武的二女一子也算照拂。因为年纪相差不大,苏元与上官安也算有交情,但是,毕竟身份有别,两家并不算亲近,直到苏武归国,被拜为典属国之后,两家才算是恢复旧交。
算起来,苏建是卫青的亲信之人,其三个儿子与卫霍两家都很亲近,长子苏嘉为奉车都尉,三子苏贤为骑都尉,与兄弟相比,即使如今已是典属国,苏武的仕途也谈不上一帆风顺。
虽然与苏武也颇有交情,但是,毕竟有十九年的间隔,霍光对苏武的照拂也只到典属国的官职为止,并没有加恩的意思。
苏武自己倒是不在意——能归汉已是相当意外的惊喜了,再计较那些……又有多少意思?
只不过,苏武归来的时机真的是太不巧了——始元六年春,苏武至京师长安,不久,上官桀与霍光便开始反目不和了。
不和,倒也未必是出于双方本意,但是,从燕王的劾奏被呈上开始,上官桀与霍光便再无和睦的可能了。
——从这一点来说,少年天子在那件事中……绝对不是一无所获。
当然,这件事本来也与苏武没有什么关系,可是,燕王的劾奏偏偏就将苏武连上了。
——“臣闻武帝使中郎将苏武使匈奴,见留二十年不降,还亶为典属国。今大将军长史敞无劳,为搜粟都尉。”
苏武的安排成了燕王攻击霍光的理由之一。
对此,霍光并没有太在意,苏武也没有在意,但是,苏元却在意了。
在苏元的想法中,与父亲当年等而交往的朋友们,如今无不是身居高位,那么,他的父亲又能仅得一个区区秩中二千石的官职?
他深深地为父亲感到不服。
这么一想,苏元对霍光心存不满,也就丝毫都不意外了。
再者,因为霍去病的关系,霍光也是少年亲贵,未及弱冠之年,就是天子近臣,与苏武、上官桀等人,在郎官任上,一任多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论亲近,霍光自然不如上官桀与苏家亲近,因此,这一年来,苏元与上官安走得很近。
苏元也算是常客了,上官家的人也不会让其与一般宾客一样,在门外等着,而是一边通报,一边就直接将人迎到了前院,好汤好食地招待着。
多多少少地,上官安对苏元都存着笼络的心思,心中再如何不解,也不好将他冷落在一边,因此,上官安只能先搁下去见上官桀的心思,转身往自己待客的书房走去:“将苏公子请到书房来。”
也不是第一次进上官安的书房,苏元丝毫没有拘谨的感觉,给上官安见过礼,便关切地询问上官安那么些天不在长安,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了。
上官安听得目瞪口呆——这是不是有些……过份了?
——他们的交情是不错,但是,也没有到连这般细节都和盘托出的地步吧……
苏元不是没有眼色的人,相反,苏武被困匈奴时,他尚年幼,之后,祖母过世,生母改嫁,苏家不是小门小户,他们的叔伯又都居高位,便没有他们姊弟三人随母生活,依附着两位伯叔,各种闲言闲语,他是听多了,也是最习惯看人脸色的。
看出上官安的惊诧,苏元没有显出尴尬的神色,也没有辩解,而是向着上官安的位置稍稍倾身,低声道:“将军方入京师,只怕还不知道,因为右将军薨逝,大将军颁了军令,京师诸军屯卫与八校尉府,一兵一卒皆不得出营。”
乍闻之下,上官安没听出这有什么特别的,但是,见他特地说起,也不好等闲视之,只能故作郑重地点头:“谢苏君告知,仆的确不知。”
苏元微笑,随即却正色言道:“这虽是大将军职权所在,但是,兹事体大,左将军又不在京中,大将军径自颁令,实在是让人费解……”
这会儿,上官安已经想明白霍光为何如此了,心中陡然一紧,对于苏元几近直白的挑拨之辞却是连敷衍都没有兴趣了。
“谢苏君关怀。仆今日归京,又赶上右将军之丧,实在是乏了。”上官安抚额,摆出疲惫不堪的资态,“不若明日,我在平乐馆设宴,到时再叙?”
苏元涨红了脸,却也只能点头应承:“是元唐突了,竟忘了将军多日劳乏……”
两人又客套一番,上官安才将苏元送至前院,亲眼看着他登车离开了,才沉下脸,冷哼一声,转身就往父母的正寝走去。(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