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内心暗自叹息,现在是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金秋八月,明年为崇祯十七年,也就是深深影响后世历史学家称为甲申之变的甲申年,对明清近代史多由涉猎的阿昌知道这一年深深影响后世几百年历史与改变社会风俗。
先是李自成浩浩荡荡北伐,兵锋所指直达北京,崇祯帝朱由校孤立无援而吊死在煤山的一棵老槐树下面。
满清鞑子趁势入关,联合吴三桂等明朝武装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部,长驱直入进入北京,开始其267年血腥奴化统治。
在这之中,四川是最惨烈之所在,人民口头上流传着张献忠屠四川的种种事迹,中国后世人口第一的省份(包括重庆)竟然不到数万口,偌大四川在一群暴徒大肆毫无节制屠戮之下竟然回到史前状态。
作为穿越族在明白可能遭遇之后,在明年大家口口声声的朝廷早已经名存实亡,难道要让自己过满清那专制,令人桎梏的统治,当满清鞑子治下顺民?
现在要做的不是如何扬名立万,而是如何逃离这乱世纷争之所在,如何在这乱世苟全性命。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杨昌显得更加斩钉截铁,向众人抱拳一圈之后说道:“各位兄台,小弟心意已决,在太平岁月大家还可以吟诗作赋,但马上就是乱世,比起南宋末年更为惨烈的乱世。
在下决定投笔从戎,在这里与众位兄台别过,异日再次相见,望大家不要忘记兄弟几个共同赴考,相互提携之情。”
看到杨昌准备离座,众人内心颇为不忍,南充士子樊明善一把拉住杨昌的大手道:“绍穆兄,你是不是需要三思而后行啊。
现在连年战祸不已,虽然也是好男儿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但兄台如此投笔从戎,是不是需要多番斟酌一二啊?”
握住樊明善的大手,杨昌脸上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摇头道:“樊兄美意在下心领了,只是希望异日相见樊兄不要因为小弟一个大头兵身份而对在下多有轻视啊。”
樊明善内心一热,从桌上端起掌柜为庆祝解元中第而拿出来的上好窖藏太白酒,来到杨昌面前。
阿昌内心一热,接过酒杯仰头一饮而尽,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之中走出雅间,回到远处自己寄宿的旅店。
看着杨昌远处的身影,侯在旁边一直搭不上话的刘都头显得不以为然,狠狠的向地上碎了一口后说道:“这年月怪人真的有,每次乡试下来看多了焚毁书籍,赌咒发誓不再科举的士子,还未曾看过好好的选贡老爷不做而去当大头兵的冤大头啊。”
想到三年前自己科举不第的狼狈样子,邹简臣狠狠瞪了瞪刘都头,摇头道:“往日只是认为这个杨昌少年才俊,学识渊博,现在突然感到其浑身上下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唉,现在天灾人祸,内有流寇作乱,外有鞑子多次入寇中原,投笔从戎,学那个班定远未尝不是一个好机会啊。”
大家都是科举考试的士子,都明白考场拼的是实力,更是运气,就拿这乡试也说吧,考中举人的那可是凤毛麟角,看到杨昌投笔从戎,想到自己往日科举不顺,众人更是感慨万千。
胖掌柜或者看出众人的恻隐之心,端起酒杯对众人说道:“邹解元,各位举人老爷,大家也不要为这位杨昌杨贡生担心,若是老夫没有看错的话,这位青年才俊可以说时来运转,三年后必然名满川中.”
名满川中那不是进入乡试甲等吗?乡试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难道这位杨昌刚才所说的不过是一般人在科举落第之后所说的过激话吗?
每年科举考试之后,看到自己名落深山,一些士子常常破口大骂考官辱没斯文,没有眼光,其行动之荒诞、过激,常常令人瞠目结舌。
想到胖掌柜三年前看好落第的邹简臣,认为其三年后必然高中解元,现在听其如此说,众人不由得显得颇为释怀。
刘都头长期在衙门里面当差,见风使舵那可是最基本的本事,看到各位秀才老爷有阴转晴,笑着宽慰众人道:“各位老爷,今天可是大家的大喜日子啊,学政大人今晚招待中举的老爷们,到时候蜀王、巡抚、按察使大人都会出席,大家可不要耽误了今晚的魁星舞,惹得学政老爷不高兴啊。”
那些考中举人的老爷们一听相视而笑,刘都头虽然趋炎附势,但说的不错,中举等于获得当官的资格,自己或者发愤图强金榜题名,或者可以向布政使衙门的吏司求取实缺,为官一方,以稍稍施展心中抱负。
太白楼再次恢复其原来景象,门前鞭炮阵阵,锣鼓震天,一个个中举的士子纷纷登上披挂红布的轿子赶到远处的贡院,以参加学政大人主持的魁星舞。
回到所住的旅馆,是二楼临街的一间房子,刚刚走近前面的大堂,小二就迎了上来,看着杨昌笑道:“巴州杨老爷,可喜可贺,听人说你被选为选贡,中了副榜举人啊。”
想到不能出仕,也不能为给自己进入军旅带来任何方便,杨昌面露苦色,凭着脑海中残留记忆回到旅馆,进入一个不到十平方米的小房间。
房间虽小,但还非常精致,在临窗的地方有一张桌子,上面有一盏油灯,前面整整齐齐的放了四五本书与一个四四方方的砚台,两支毛笔,桌面铺了几张宣纸。
除了桌子上放了十余本书籍之外,旁边有一个小背篓,下面放了两套换洗的衣服,上面另外放了十多本书籍。
这就是自己在这个世上的全部家当,记忆中小的时候家里面有两天20多亩,生活也算温饱,在十四五岁的时候相继通过科举入门考试的县试、府试、院试,本想参加三年前的乡试,但一场不期而遇的灾害相继降临。
由于巴州紧靠陕西汉中,明末农民军起义多次波及与之接壤的巴州地区,高迎祥、李自成长期率部流落在汉中周围的商洛地区,大别山地区,并多次进入四川,再加上那几年连年天灾,地里面粮食歉收,而官府不但没有丝毫减租减赋之法,更是要求民众缴纳三饷,如此地方上一些豪强之士勾结流寇、地方无赖形成打家劫舍的土暴子,为祸乡里。
如此在崇祯十三年父母相继去世,从小没有怎么干过农活的杨昌根本没有办法从地里营生,虽然在读书之余下河捞一些鱼啊螃蟹什么的,到深山老林用弹弓打一些山鸡野味什么的,但这些所得根本不能维持温饱,迫于无奈只得相继变卖土地。
土地是民众的命根子,在太平岁月民众不太愿意卖掉家里的土地,那个胆敢卖掉家里土地的必然成为四方邻居嘲讽的败家子。
在兵荒马乱的年月土地根本不值钱,为了参加乡试,杨昌不但卖掉家里的田地,更是卖掉安生立命的房子,内心经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本想秋闱折桂,成为举人老爷,如此可求得一官半职的,谁料到只是一个选贡,如此方急火攻心当场昏厥,而发生穿越这种事情。
想到前世的各种潇洒生活,杨昌举起桌面上砚台重重砸在桌子上面,望着窗外一队队大红轿子从眼前经过,摇了摇头,长叹一声,双手紧紧捂住耳朵,和衣躺在穿上,双眼紧闭,希望再次回到现代岁月。
让杨昌感到忧心的根本没有丝毫睡意,脑袋变得更加清透了,往日的一桩桩事迹竟然不断的从脑海中闪过,两种记忆逐渐融合,慢慢交汇在一起,根本不能忘记。
现在各地盗匪横行,民不聊生,这次前往成都应试虽然有官府所开路引,但经过这几天挥霍早已经所剩不多,大概也难以出得四川。
思来想去,阿昌觉得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在这乱世之中只有军队方可保全自己性命,如此不如投笔从戎投入军伍之中,借着军队保护积累资本,然后在灾祸降临之前漂洋过海,远渡重洋,到东南亚地区当一个愚公,也可以过着安逸生活。